1. 难度:中等 | |
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a、b、c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一个感染HIV的人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图中① ② ③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病毒的数量、T细胞的数量、抗体的浓度 B.病毒的数量、抗体的浓度、T细胞的数量 C.抗体的浓度、病毒的数量、T细胞的数量 D.抗体的浓度、T细胞的数量、病毒的数量
|
4. 难度:中等 | |
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
5. 难度:中等 | |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6. 难度:中等 | |
图中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信号分子① 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 血液的运输,与② 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 B.若① 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细胞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 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 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 是甲状腺激素
|
7. 难度:中等 | |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时期,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
10. 难度:中等 | |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
11.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说明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左右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Z浓度不一定是促进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B.X浓度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 C.三种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X>Y>Z D.结果体现了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
13. 难度:中等 | |
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
14. 难度:中等 |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所示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份种群出生率一定不是0 B.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保持相对稳定 C.该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行为调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D.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该种群数量增加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
15. 难度:中等 | |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密度最大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增长速率大于零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C.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④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
18.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的捕获情况,可得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
19. 难度:中等 | |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互利共生
|
20. 难度:中等 | |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21. 难度:中等 | |
硅藻是单细胞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硅藻A、硅藻S混合培养时,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 B.实验开始的前8天两种硅藻的密度都上升,所以没有产生竞争关系 C.硅藻S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低于硅藻A D.如果去除硅藻A,那么硅藻S将呈“J”型生长
|
22. 难度:中等 | |
科学的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
|
25. 难度:中等 | |
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属于次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
26. 难度:中等 | |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
27. 难度:中等 | |
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一块退耕的农田因未及时补种树木,若干年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灌木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这片退耕农田变化趋势的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9. 难度:中等 | |
下面两幅示意图(未完全按比例绘制),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乙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乙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a、b、c、d、e D.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C2≤20%C1
|
30. 难度:中等 |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短 C.丙瓶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则不应放在黑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