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真核细胞中,合成下列物质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 )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胰岛素和细胞骨架 C.胰蛋白酶和tRNA D.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 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 C.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 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使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过程由于细胞分化使细胞全能性丧失 C.②过程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死亡 D.③过程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
4. 难度:简单 | |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脂肪细胞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 B.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深浅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时,选择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比较 D.观察吡罗红(派洛宁)甲基绿染色的细胞时,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呈红色和蓝绿色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 A.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B.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 C.含有3个染色体组 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一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Ⅱ-5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C.Ⅲ-5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2 D.Ⅲ-3与Ⅲ-6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仅为7/24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B.本实验分别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 C.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D.细菌裂解后, 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电子显微镜照片展示了真核细胞中的某种生命活动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为mRNA的合成过程 B.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产物不同 C.这种机制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D.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
10.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的差异,确认人类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 B.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 C.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 D.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
11. 难度:中等 | |
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 A.50% B.60% C.40% D.100%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
14.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体温比正常人低 B.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
15. 难度:中等 | |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快速牵拉刺激了骨骼肌中的感受器 B.刺激d处会引发图中骨骼肌收缩 C.d可能与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成突触 D.牵拉和刺激b均可使c处出现神经递质
|
16. 难度:中等 | |
当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增强 B.皮肤血流量增加 C.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17. 难度:中等 | |
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该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凋亡
|
18. 难度:中等 | |
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此相似的是( )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接种的疫苗在机体内识别病原体
|
19. 难度:中等 | |
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近于零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前均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均要确保培养基中含有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均可用于鉴定菌种 D.均需要放在恒温培养箱中通入氧气培养
|
21. 难度:中等 | |
自养型生物一定含有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 B.中心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
|
22. 难度:中等 | ||||||||||||||||
扁豆具有多种外皮性状,是由同一基因位点的多个不同基因控制的。将纯种不同性状的扁豆杂交得到F1,然后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 据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一株扁豆的外皮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光面扁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 D.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关系
|
23. 难度:中等 | |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性染色体如右图所示。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Ⅱ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Ⅰ、Ⅲ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的大小、形状不同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B.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Ⅱ片段 C.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蝇中概率高 D.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雄蝇中表现
|
24. 难度:简单 | |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甲所示 B.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乙所示 C.第三个细胞周期中1/4的染色体如丙所示 D.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
|
25. 难度:简单 | |
有关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 B.均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C.均以氨基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 D.催化生成的产物不相同
|
26. 难度:中等 | |
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现型可能正常 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 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配子 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A神经元的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 B.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C.脑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D.A、c神经元均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
|
28. 难度:中等 | |
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侵染过程需要经过特异性识别 B.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不会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D.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复制增殖
|
29. 难度:简单 | |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
30.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
31. 难度:中等 | |
线粒体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研究蛋白B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膜的_________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_________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使得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 (2)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____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_________检测到细胞色素c,由_________判断,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 (3)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中,用_________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少,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B___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为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过程中lAc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 (1)在加入乳糖和去掉乳糖条件下,检测培养的大肠杆菌细胞中lAc mRNA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①乳糖属于糖类中的_________糖,细胞内的β-半乳糖苷酶可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②据图可知,加入乳糖时,lAc基因启动_________。去掉乳糖后,lAc mRNA含量立即下降,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同时β-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其原因是β-半乳糖苷酶_________。 (2)为了证实乳糖的作用是诱导新的β-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将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员将大肠杆菌放入含35S标记的氨基酸但无乳糖的培养基中繁殖多代,之后将这些细菌转移到_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乳糖后,分离、检测新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若这些酶_________放射性,则证明是诱导合成的。 (3)科研人员发现一种lAc基因突变型大肠杆菌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他们在野生型和突变型细菌培养基中添加放射性标记的乳糖,发现野生型在乳糖诱导后会摄取乳糖,而突变型菌几乎不能。据此推测乳糖还能够诱导野生型菌产生某种蛋白X,蛋白X的功能是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推测,只有当乳糖存在时,______酶与lAc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诱导lAc基因表达,从而诱导_______的合成。这种机制使微生物在有底物存在时才合成相关酶,从而减少了细胞内_______的浪费。
|
33. 难度:中等 | |||||||||
科研人员研究6-BA(一种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拟南芥种植在含有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主根、侧根长度,结果如右图。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两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研究6-BA对主根作用的机制。株系Ⅰ和Ⅱ中转入的表达载体上,GUS基因分别与拟南芥的M或N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的DNA序列)连接在一起,基因及相关描述见下表。
将两个株系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和含6-BA的基本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主根根尖的染色结果如下图。 ①株系Ⅰ的根尖细胞中,GUS基因功能是作为_________的报告基因。据图分析,株系Ⅰ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为主根根尖的_________区,B与A相比,说明6-BA对主根的作用为_________。 ②株系Ⅱ的GUS基因表达反映出根尖对_________信号的响应状况, C、D的结果表明6-BA_________。 (3)为验证“6-BA对侧根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者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结果是_______(填字母)。 A.株系Ⅰ B.株系Ⅱ C.基本培养基 D.含6-BA的基本培养基 E.着色浅于对照组 F.着色深于对照组 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4)由以上实验结果还可以对拟南芥组织培养时,_________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这一事实作出解释。
|
34. 难度:困难 | |
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_________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_________。 (3)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_________(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____与_________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_________。 (5)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
|
35. 难度:中等 | ||||||||||||||||||||||||||||||||||||||||||||||||||||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
(1)调查时,科研人员要在小叶章入侵斑块_________选择若干个1m×1m 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植物_________、株数、高度等信息,通过记名计算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_。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鹃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 (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_________,植株的高度_________。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
|
36. 难度:中等 | |
棉铃虫的Bt毒蛋白抗性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为研究抗虫棉种植区中棉铃虫Bt毒蛋白抗性基因频率的变化,科研人员连续三年将实验室饲养的纯合抗性雌虫与在田间随机捕捉到的雄虫单对杂交,随后单独孵化雌虫所产的全部卵,得到单雌系。孵化过程中用Bt毒蛋白基因高表达的棉叶饲喂单雌系幼虫5天,检测幼虫体质量,结果如图所示。 (1)科研人员将饲喂5天后存活的幼虫达到虫体质量≥0.6mg的单雌系定义为抗性单雌系,由抗性基因遗传规律分析,理论上抗性单雌系中的幼虫是抗性基因的_________(填“纯合子”、“杂合子”或“纯合子及杂合子”)。幼虫体质量为0 mg,表明该单雌系的幼虫全部死亡,推测其父本_________。 (2)统计2012 年的实验结果可知,抗性单雌系占所有单雌系的百分比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该百分比明显高于2010年,推测田间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基因_________高于2010年。 (3)通常在田间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或其他作物,该做法能使棉铃虫种群_________。
|
37. 难度:中等 | ||||||||||||||||||||||||||||||||||||||||||||
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D)对残翅(d)是显性。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个体均为灰体长翅。 (1)科研人员用F1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可推断, B/b和D/d基因在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_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2)科研人员得到了隐性纯系小翅果蝇,用这种果蝇与纯系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①根据实验_________的F1结果可知,控制小翅的等位基因M/m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三中F2代果蝇长翅:小翅:残翅的比例为_________,说明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②实验三中纯系亲本的基因型是分别为________;实验四中F2长翅、小翅和残翅的基因型分别有_______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