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 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森林阶段生物之间不存在竞争

D. 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不正确的是

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比(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性比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

B. 性比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C. 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 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其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加剧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A. AB    B. BC    C. CD    D. AC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分层分布创造了条件

D. 火灾后森林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

B. 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 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 在第5~9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D. 防治鼠害时,应从第5年开始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若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流动情况,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因为

A. 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逐级递减

C.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D. 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种经济动物(M、N、0、P)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

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

B. 生物c与e、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 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

D. 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 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了狼的体内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内的有机物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树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一只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

B. 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捕食关系,被捕食者是平腹小蜂

C. 除去荔枝椿象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

D. 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 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那么F2的理论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对主茎是否木质化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F1中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理论上该实验的F1的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的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________

(2)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______________

(3)甲与乙的关系是______;丙与丁的关系是___

(4)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______;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等。

(5)影响丙种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至少写出3种)。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大豆、杂草和田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茎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大豆、杂草、田鼠及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一场大火将该农田烧毁,一段时间后农田中又出现了杂草、田鼠等生物,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白玻璃球中随意抓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玻璃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白玻璃球_____________个,其中将白玻璃球换成红玻璃球相当于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图乙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____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给牧草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丙。

图中曲线Ⅱ表示_____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曲线Ⅱ峰值。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海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放含有机物的污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___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____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

A.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浓度的变化

C.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植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B. 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神经调节

C.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能催熟凤梨

D. 喷洒赤霉素使健康水稻幼苗明显增高,能证明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茎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 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 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C.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D.乙烯利在番茄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B.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将某种植物的胚轴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溶液中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数据表明NAA对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浓度为0.1mg/L时的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重做浓度为0.1mg/L的促生长实验

C. 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D.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合成NAA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如图是赤霉素(GA)调节生长素水平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是通过调节生长素水平完成的

B. 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并存,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C. 赤霉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生长素合成的特点

D. 赤霉素可抑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

D.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 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 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3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试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 4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C. 试管III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II不同

D. 试管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II内的开始下降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B. 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C. 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 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及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 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