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功能的微量无机物 B. 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C.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
2. 难度:中等 | |
科学教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 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D. 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
4. 难度:中等 | |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授粉,为防止产量的减少,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 水稻 B. 玉米 C. 花生 D. 番茄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得出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比向光侧多 B. 自然条件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D. 探索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所进行的预实验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
|
6.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萘乙酸)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浓度大小 B. 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 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 D. 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
7. 难度:中等 | |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材料一般不选择带叶的枝条 B. 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 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
|
8. 难度:中等 | |
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当棉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打顶,以引起侧芽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这是因为打顶能( ) A. 增加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 B. 增加侧枝上叶的光合作用 C. 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D. 增加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
9. 难度:中等 | |
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去除顶端幼苗的切面上(如图),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乙弯向光源生长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迅速生长 B. 外界环境因素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分布等方面的变化 C.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对细胞分裂的影响中存在拮抗作用 D. 激素调节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 A. 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B. 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 使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可产生α-淀粉酶 D. 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苹果植株,能促进果实的脱落
|
13. 难度:简单 | |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A. 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尖端下背光侧 B. 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尖端下背光侧
|
14. 难度:简单 | |||||||||||||||||||||||||||||
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比较幼茎靠近物体一侧和远离物体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大小,表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一定不同 B.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弱 D. 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
16. 难度:简单 | |
在下述植物生命现象中,与顶端优势具有相同原理的是 A.植物的向光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 D.无性结实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①青香焦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②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③萎焉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 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 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
19. 难度:中等 |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 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 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发展 D.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正确的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 调查树林中野兔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
21. 难度:简单 | |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 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 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
22. 难度:中等 | |
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 C.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D. 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群落结构越复杂
|
24. 难度:简单 | |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 用估算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 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 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26.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监利县,“稻虾连作”模式已成为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增产、增收、绿色生态的立体种养结合模式。在稻虾连作的稻田中,生长着水稻等植物,生活着小龙虾等动物,以及好氧性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 物种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 ( ) A. B. C. D.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要掺入人的主观因素 D.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
29. 难度:中等 |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春运期间,石家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t1时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最多 C. 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D. 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
3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即有利于将虫害程度降到最低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3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 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的组成 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物种丰富度 D.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
3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蜜蜂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属于寄生关系 C. 蛔虫和人属于竞争关系 D. 羊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
|
35. 难度:中等 | |
古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分别体现了生物学含意是( ) A. 群落演替 种间竞争 植物向光性 B. 群落演替 互利共生 植物向光性 C. 群落演替 互利共生 根向水性 D. 种间竞争 群落演替 植物向光性
|
36. 难度:中等 | |
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如下图a所示);另一个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如下图b所示)。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变化分别是( ) A. 接受块甲含有生长素,接受块乙不含有生长素 B. 接受块乙含有生长素,接受块甲不含有生长素 C. 接受块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 接受块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
37. 难度:中等 | |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所用的血球计数板如图1所示,图2是其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 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样液可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C. 先将培养液滴在图1的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 图2的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
|
38. 难度:中等 | |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 竹林中不同种类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
39. 难度:中等 | |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达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
4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
4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 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42. 难度:中等 | |
发生在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其生物的演替顺序是 A.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 原始生命→蓝藻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 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 种植作物→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
43. 难度:中等 | |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观音湖中的所有鱼 ③董永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百石绿洲中的全部生物 A. ②④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③ D. ①②③
|
44. 难度:中等 | |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
45. 难度:简单 | |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
46. 难度:简单 | |
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光照强度 B. 食物种类 C. 湿度 D. 温度
|
47. 难度:中等 | |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值,这种现象包括( ) A. 种间竞争、种内互助 B.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C. 共生、寄生 D. 捕食、种内斗争
|
48.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鹞鹰攻击不同鸽群时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能表示鸽群防御能力的大小,请据图分析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 ②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不太容易成功 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④鹞鹰攻击鸽群成功的比例与鸽子的数量呈负相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49.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 乙烯 B. 吲哚乙酸 C. 吲哚丁酸 D. 2,4—D
|
50.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
51. 难度:中等 | |
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甲图所示为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IAA)的反应,乙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所进行的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_______________,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时,就会抑制根生长。因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___则抑制其生长。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3)在用N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NAA的浓度较低,适合________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_____(“高”、“低”)的地方进行,以保持NAA溶液的较低浓度。 (4)如乙图所示,____μL/L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正式实验应在_______μL/L浓度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
52. 难度:中等 | |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估算量.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 (2)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 (偏大、偏小).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阴影部分表示__的个体数量.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
|
53. 难度:中等 | |
下图①~④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A)、大小两种草履虫(B)、猫头鹰与鼠(C)、细菌与噬菌体(D)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顺序已打乱)。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__;B.___;C.___;D.___。 (2)②中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与②相比,结果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 (5)若猫头鹰死亡,则鼠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结果(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_______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________个。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