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如图表示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时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④⑤都需要O2参与

B. 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相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刚果红与亚硝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 盐水倒入泡菜坛前要煮沸冷却,防止微生物污染

C.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髙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D. 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不能用于食品生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腐乳的制作,错误的是(   )

A. 腐乳外部的“皮”也是可以食用的

B. 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C. 直接决定腐乳的色、香、味的是香辛料

D. 加盐腌制时,随着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的用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关于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萃取胡萝卜素的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

B. 鉴定胡萝卜素时的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

C. 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D. 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β-胡萝卜素分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计数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稀释倍数的样液至少涂布三个平板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B. 将不同稀释度下计算的菌落数求平均值得到较为准确的菌落数

C. 本实验需要做一个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组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 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少,所以真菌的稀释倍数要比细菌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倒平板时就加入了刚果红的染色法,需用1mol/mLNaCl处理15分钟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浓度可能会比较低

C. 经稀释培养后,分离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

D. 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实验步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A表示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放在水浴锅中恒温处理

B. 图B将相同温度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继续保温处理

C. 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图C量筒中果汁的量或澄清度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图A中的水浴温度,因此实验中图B水浴温度要保持恒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洗衣液研究人员为了在普通洗衣液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以研发加酶洗衣液,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下表展示了其中某一探究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以35-55℃为宜,且35℃和55℃两温度下酶制剂的去污力相同

B. 当温度为15℃和6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低的原因均是其中酶制剂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降低

C.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

D. 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磁性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可用于酶的固定化。它表面的氨基可以与蛋白质分子的羧基反应,从而将蛋白质分子吸附固定,因此利用它固定酶的方法是(   )

A. 化学结合法 B. 交联法 C. 网格法 D. 包埋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不变

B. 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 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D. 在利用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需要加入缓冲溶液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酵母菌是一类真菌,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多个生物兴趣小组围绕酵母菌展开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趣小组一进行自制葡萄酒实验。他们共制作了3套发酵装置,加入材料后发酵10天。发酵结束后小组成员用________ 检验酒精产生与否,若呈现__________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2)在进行“产品”品尝时,兴趣小组一的同学都感到2号装置中的“产品”明显发酸,其原因最可能是2号装置______________,导致最终的产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二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能产生胡萝卜素的酵母菌品种。为了检测培养3天后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他们取了lmL培养液,在稀释倍数为104倍下,涂布了三个平板(每个平板的涂布量为O.lmL),培养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147、152、163,则稀释前所取的lmL菌液中所含酵母菌为__________个。此种方法统计的微生物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二用纸层析法对培养液中获得的“产品”进行鉴定,点样时除了点提取样品外还要点_____样品,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时,说明产品含有胡萝卜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从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耐低温原油降解菌YF28﹣1(8),应用该菌能够提高高寒地区石油等烃类污染物的分解效率,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选择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进行筛选,其原因是________。实验室中可人为控制条件使目的菌种占优势,同时_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

(2)对培养目的菌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目的是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包括_______;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_____的目的。

(3)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该细菌时,第2次划线及其以后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探究该菌降解原油的最适温度。实验分为5组,如图A﹣E为各组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本实验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接种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___。A﹣E组控制的不同条件是_____。若要确定更准确的最适温度,应该在_______组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以及多种生物基因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蛋白质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和应用,首先需要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__________和纯度鉴定。

(2)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的有效方法.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___________。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消除了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

(3)粗分离中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

(4)装填凝胶色谱柱时,凝胶必须装填紧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谱柱制作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是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乳浊液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中,为防止原料焦糊一般采用_____法;为提高出油率,橘皮要先在_____中浸泡10h以上。

(3)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首先将原料进行__________,其目的是脱水,使原料充分与有机溶剂接触,增大溶解度。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_____法进行鉴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图3为某同学制备的凝胶珠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活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X溶液为_____,其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_____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_____

(4)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