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省柳州市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 B. Na+、葡萄糖、尿素

C. 氨基酸、Ca2+、载体蛋白 D. 呼吸酶、抗体、胰岛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B. 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⑤增多

C.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饭后5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

D.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织液、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相近

B. 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

C. 静脉注射0.9%的NaCl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 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C. 图乙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内,该结构能为神经兴奋的传递提供能量

D. 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B. b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C. 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 b分泌的激素过多可促进a、b分泌相应的激素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处理,下列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 损伤下丘脑,会影响小鼠体温的控制、破坏身体的平衡

C.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有相应效应

D.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有相应感觉,无相应效应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B.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无关

D. 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跑是当前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跑步前,准备活动使心跳加快,这种现象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后产生的结果

B. 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神经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C. 运动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引起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D. 慢跑时,肌肉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 H 过程

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 “D→F ”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 来实现, 属于神经调节

D. 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内外刺激→A→B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f 与 d 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病毒入侵时只需要⑤免疫即可清除

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如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 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的人吃了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泄、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等过敏症状。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一般发作快,但消退也快 B. 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C. 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性 D.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不能

B. 生长素既可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又可直接参与代谢

C.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外界的单向刺激(如单侧光照、重力)引起的

D.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推论是生长素在背光侧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mg•L-1、0.7mg•L-1、1mg•L-1、1.3mg•L-1、1.6mg•L-1的 2,4-D 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在做正式实验之前要进行预实验,目的是减少正式实验的误差

B. 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 1mg•L-1的 2,4-D 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 0.4mg•L-1的 2,4-D 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⑦是盒不转,盆转;⑧是盆和盒一起转。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②⑤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猕猴桃果实采摘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所测得果实内的ABA(脱落酸)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增加,加快果实的成熟

B. 只有ABA的释放可有效促进果实的软化,促进果实的成熟

C. 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过程受ABA、乙烯等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D. 乙烯只在成熟部位合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A.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黄麻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B. 使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发育

C. 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 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蚜虫的种群密度

C. 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 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属于初生演替

B.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了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优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008年~2015年,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

B. 2008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

C.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D. 该图是一种概念模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 春节前后我国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分别是

A. 衰退型和增长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 该探究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

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 培养一段时间后,直接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D.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球计数板中央,再盖上盖玻片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C. 防治蜱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B.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如图乙所示

C.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D. 图丙中实验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常用样方法

B.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都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 吸虫器可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

D. 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对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生物圈中,分层现象仅发生在植物群落中

B. 由于动物可以迁徙,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所以要合理密植

D. 农业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禁止在草场放牧后,草原恢复的过程体现其抵抗力稳定性

B. 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 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有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如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不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86

12

1.1

0.9

 

 

A. 以上四个种群至少可以构成两条食物链

B. 甲最有可能是生产者

C. 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 丙和丁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输入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能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体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D. 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如表是某昆虫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A. 昆虫的同化量是410kJ

B. 昆虫的粪便量属于植物同化的能量

C. 呼吸消耗量用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储存在昆虫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为280kJ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 图1中C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 若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兔子与狼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B. 鸟类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C. 正吃骨头的狗,对靠近它的人做出咬人动作,并发出警告的声音,该过程既有物理信息也有行为信息

D. 植物的花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

B.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 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等野生植物茎叶中提取、研制出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有效治疗疟疾体现出其具有直接价值

B. 黄花蒿等野生植物也具有保持水土等间接价值

C. 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抗疟疾作用体现出其具有潜在价值

D. 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寒冷刺激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的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处的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膜或________膜 ,b处的细胞是_______,b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

(2)当a处突触小体的膜电位为____________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脏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寒冷刺激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是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变成生长素。

(2)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__作用。

X浓度和Y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选填“X>Y”、“X=Y”、““X<Y”、“不确定”) 。

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选填“Y>Z”、“Y=Z”、““Y<Z”、“不确定”)。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种。图1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在苔藓→雪兔→北极狐这一食物链的几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的同化实现的。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通常该类演替所需时间较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该群落发展至第 3 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_____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3)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_____提高,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增大、减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