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的pH值在7. 35~7. 45之间

B.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C.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D.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A.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D.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不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病人能听懂话,但不会说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就听不懂话语的意思

B.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C.呼吸中枢等人体很多重要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脑干,如果脑干受损,人就会成为植物人

D.当食盐撒在刚杀死的鱼的肉块上时,肉块不停抽动,说明肉块发生了反射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C.激素能为机体提供能量或用于催化化学反应

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

-

-

+

-

-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 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 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雄性激素

B.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

D.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生长激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分的平衡

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B. 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 大量出汗能进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能识别抗原,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B.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

C.浆细胞受抗原刺激,能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

D.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

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D.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研究机构开展了青蒿素(Art)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细胞增殖的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青蒿素除用于治疗疟疾外,还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C.达到200μmol·L-1时,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

D.低于3.13μmol·L-1时,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C.如果将琼脂块放置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间,并给予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会在琼脂块中进行横向运输

D.在存在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极性运输会受到抑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扔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D.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据《种艺必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它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

A. 杨树顶芽的生长 B. 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 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 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研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预实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

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相同

C.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多带一些幼叶或幼芽

D.统计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为了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B.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C.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D.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简单相加

B.同一种群内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C.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最大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种群的K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

B.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不再变化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

D.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通过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了中药方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增加了大约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构建糖尿病模型时,注射的药物破坏了胰岛B细胞,____________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靶细胞____________葡萄糖减少,使血糖明显升高。

2)中药组大鼠空腹血糖____________模型组。研究者推测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证实这一推测还需要检测四组大鼠血液中____________的含量。

3)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更有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请回答。

(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________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________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_________,从而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

(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____________,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_____ (填“增强”或“减弱”)。由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的发生。

(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

突触数目相对值

敲除Z基因

转入Z基因

Ⅰ组

-

-

25.1

Ⅱ组

+

-

34.3

Ⅲ组

+

+

24.9

 

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

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第2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

2

3

4

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

4. 1

0

5. 3

0

 

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____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1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

NPA

a

b

c

d

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Ⅱ组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1________(选填“1”“2”“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选填“1”“2”“3”)处施加NPA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

③请参考d段书写方式,在横线处填写预期结果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2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果业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请你结合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_______________ 。(60字内)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_____,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阅读题: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高山适应

在海拔5500米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他在海平面的50%,经过两个月的适应后可提高到68%。在3800米左右的高度,气压从海平面的760毫米汞柱,下降到480毫米汞柱,空气中氧分压则从159毫米汞柱降到100毫米汞柱。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减少,引起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

当人处于高海拔时,肾脏中有专门的细胞能够感受血液中氧气水平的变化,缺氧导致肾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转录表达增加,从而制造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可以激活骨髓中的红细胞合成。红细胞浓度增加能够帮助我们适应于更低的氧气分压。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运送氧的能力。

下图是10名登山队员(24-38岁)在中尼边境攀登过程中平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平均夜营高度的关系。

问题:(1)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人体面对环境中低氧条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回答不要超过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浓度的增加需要很长时间(1-2个月)?(不超过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细胞是如何感知低氧环境的

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小威廉·G·凯林、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和格雷格·塞门扎。奖励他们发现了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oxygen availability)的机制。

彼得·J·L·拉特克利夫研究造血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种物质由肾脏的某些细胞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是对血氧水平下降的响应机制。

格雷格·L·塞门扎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缺氧的环境下,HIF-1α能够结合ARNT,激活特定基因表达,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而控制HIF的开关就是氧气浓度。

小威廉·G·凯林了解到了一种叫做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的遗传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在肾脏,肾上腺、胰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位置生出肿瘤。小威廉注意到,这些肿瘤都生长在血管丰富的部位,而且它们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红细胞的产生。这些特点都表明,氧气可能在它们的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人们了解到,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是由VHL抑癌基因突变所致。正常情况下,基因编码VHL蛋白。 VHL蛋白通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HIF)的标记而抑制它。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细胞内羟化酶的效率会有所增加,使HIF蛋白获得一个羟基,而VHL能够识别这个羟基从而与HIF(缺氧诱导因子)结合,让它降解。如果氧气不足,则 HIF 的羟基化程度降低,因此无法正常被 VHL 蛋白标记,从而启动血管的生长。

他们揭示的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可以用下图概括。

3)请根据资料用概念图解的形式表达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  ______________

4)对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的探索,为治疗贫血、癌症等疾病提供了治疗思路,请在这两种病中任选一种加以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