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 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浓度较低 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等离子有关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 ②Na+、K+平衡 ③CO2、O2平衡 ④体温平衡 ⑤氨基酸平衡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3.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通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
4. 难度:中等 | |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①②段大量内流并消耗能量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
5. 难度:中等 | |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 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⑤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呼吸急促,与此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脑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
|
6. 难度:困难 | |||||||||||||||||
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甲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B.病人乙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人体以反馈调节的方式保持血糖平衡的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A~E表示组织器官,a~d表示分泌物。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C为肾上腺,物质b与物质c是协同作用 B.D是胰岛,d为胰岛素 C.C分泌的物质能升高血糖,c能促进E内有机物水解 D.A能通过分泌激素直接参与调节血糖平衡
|
8. 难度:困难 | |||||||||||||||||||||||||||||||||||||||||
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 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 C. 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D. 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 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
10. 难度:中等 | |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a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b 为血糖补充速率 B.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
11. 难度:中等 | |
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 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 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不一定是相同的 D.酶也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B.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产生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
|
13. 难度:中等 | |
当细胞癌变后,它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丙细胞 D.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原因之一
|
14. 难度:困难 | |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 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 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
15. 难度:中等 | |
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①)。若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②);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③)。图②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 A.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 B.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 C.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到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 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
|
16. 难度:中等 |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D组的作用是对照 B.A、B、C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 C.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表明2,4-D溶液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苯乙酸和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极性运输 C.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研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预实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 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相同 C.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多带一些幼叶或幼芽 D.统计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
19. 难度:中等 | |
科研人员以黄瓜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赤霉素可通过提高IAA含量来促进植株高度增加,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涉及实验的自变量是光质,图2中的X、Y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B.由图1可以看出,蓝光通过提高IAA氧化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进而影响植株的高度 C.由图2可以看出,酶1的活性和本酶2的活性都能够影响IAA的含量 D.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时效长于IAA,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AA氧化酶具有高效性
|
20. 难度:中等 | |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是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甲激素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 C.丙所发挥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D.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通道),通道打开,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通道)打开,肌质网中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骨骼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轴突末梢释放ACh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症状。 (4)细胞外对存在“膜屏障作用”(即在膜上形成屏障,使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
|
22. 难度:中等 | |
下丘脑是间脑的组成部分,是调节内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下图所示下丘脑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 (1)由图可知,下丘脑产生____________两类信息分子来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从而实现内环境稳态。 (2)若图中的“信号刺激”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则推测“信息刺激”是__________。若图中“信号刺激”为血糖浓度过高,则正常情况下,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会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_________过程,使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腺体A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困难 | |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的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回答下列有关病毒的问题: I.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下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穿孔素—颗粒酶系统的胞素作用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__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细胞。 (2)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___________(填理化性质)改变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凋亡或坏死)。 Ⅱ.登革热就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下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
24. 难度:中等 | |
图甲为某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态,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幼苗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图甲中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中,能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__。 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均能 D.均不能 (3)图甲幼苗横放后,2处和3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对应图乙或图丙中的_________曲线和_________曲线。 (4)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_________(填“高”或“低”或“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丁曲线分析,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6)在生产实践中,用_____________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