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
2. 难度:中等 | |
图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B. 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是协助扩散 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 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
4. 难度:中等 | |
性引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外激素是由未交尾雌虫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信号 B.性外激素功能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C.农田中大量施用性引诱剂,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D.性引诱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农药污染,避免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长势整齐,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输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除草、治虫的目的是减少能量浪费,提高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D.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需要人类加强管理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干扰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 B. 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后在突触间隙内降解而失去作用 C. 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以产生“快感” D. “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可能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B.利用青鲜素能够对收获的蔬菜储藏保鲜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双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单子叶杂草 D.生长素类似物比生长素的作用效果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原尿中的尿素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 ②③⑦ B. ①②③⑦ C. ②③⑦⑧ D. ②③⑥⑦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个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组成多个种群和群落 C.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D.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
11. 难度:中等 | |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受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 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13. 难度:中等 | |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 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
14. 难度:中等 |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
15. 难度:中等 | |
下面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表示年龄组成,b表示性别比例,b可以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C.若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 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
16. 难度:中等 | |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 在不同时间测定幼苗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 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幼苗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
18. 难度:中等 | |
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以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酶、激素、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 B.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C. 激素和酶一样能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 D. 发挥完作用后通常会迅速失活的有激素和神经递质
|
21. 难度:中等 | |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增大②侧K+浓度,则a点上移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 b点时,细胞膜①侧和②侧电位相等
|
22. 难度:中等 | |
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是因为HIV能识别T细胞(如图甲)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IV的遗传物质含有尿嘧啶 B.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24. 难度:中等 |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C.PM2.5可能成为致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
25. 难度:中等 |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A.①②⑤⑥ B.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⑦
|
27.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
28. 难度:中等 | |
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 B. 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 C.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和孕激素
|
29. 难度:中等 | |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
30.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1. 难度:困难 | |||||||||
某研究小组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b、c代表的数据不慎丢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a=0,则c>b B. 若b=0,则c>a C. 若b最大,则a>c D. 若c=0,则a>b
|
32. 难度:困难 | |
有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Ⅰ为突触的结构,则II、Ⅲ、IV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若Ⅰ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II、Ⅲ、IV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若Ⅰ为免疫系统,则ll、Ⅲ、IV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D.若Ⅰ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则II、Ⅲ、IV表示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
33. 难度:困难 | |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
34. 难度:中等 | |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 C.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35.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生产者是F,G代表分解者 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野外生存训练时,探险者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 D.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02库,C表示消费者
|
3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有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
37. 难度:中等 | |
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3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食物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鹰和蛇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每一种生物都只占有一个营养级
|
39.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40.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 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 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 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41. 难度:中等 | |
如图1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反应的部分过程;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用曲线A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分化形成的。 (2)图1中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填序号),在图1所示免疫应答过程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3)细胞④在受到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细胞⑦,还能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当机体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将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基本不变”)。 (4)图2中,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X和Y,则表示对抗原X、Y免疫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其中对抗原X的免疫特点有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免疫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
42.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B表示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调节。 (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____激素分泌增加,④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 (4)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_的一部分,效应器是指_______, 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
43. 难度:中等 | |
据图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I.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吃水稻中的蝗虫,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 (1)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1模型属于_________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___________。 (2)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只。 II.弃耕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_阶段。如图2所示的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终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_________。
|
44. 难度:困难 | |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45. 难度:中等 | |
农业生产上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图示程序选育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 (2) 在选育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______的培养基上。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__的大小,可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右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3) 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将lmL土壤溶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lmL稀释液,经过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和2、7、5,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没有菌落,则每升土壤溶液中活菌数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___个。实际上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比通过统计所得的这一数值要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