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引起的改变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对性状的影响一定小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种类 B.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生物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 C.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是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多种基因型后代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异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生产出三倍体西瓜 B.血红蛋白发生改变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高产青霉菌的菌株、太空椒的培育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定为单倍体植株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D.体细胞中含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理:低温可诱导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解离: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1h,使组织细胞分离开 C. 染色:可用甲基绿或健那绿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D. 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完全相同 B.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
7. 难度:中等 | |
现有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三个小麦品种,为满足栽培需求,欲培育三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列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b的培育可采用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 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如果过程②为逐代自交,那么两年内无法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新品种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该在患者足够多的群体中调查 B.某遗传病发病率= 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方式时,对已经死亡的个体信息不作统计
|
11. 难度:中等 | |
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的一个特点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 D.患有人类遗传病的人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
12. 难度:中等 | |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转基因食品一定是安全的 C.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
14. 难度:中等 | |
对下图所示DNA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黏性末端一定是由两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 B.甲、乙之间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C.DNA连接酶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切割甲的限制酶很可能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
15. 难度:简单 | |
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39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按照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A.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B.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C.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D.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 ) A.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 B.小麦Aa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AA所占比例越来越髙 C.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 D.某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喜鹊基因频率的改变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适应环境的变异的不断保存和积累 B.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1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构成人体内环境 B.B淋巴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只是④ C.②③④中的细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差异 D.人体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C.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由③构成的稀盐溶液中
|
20. 难度:简单 | |
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肾上腺、甲状腺、胰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神经递质、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胰腺组织细胞后,葡萄糖的含量将降低 B.红细胞中的O2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发挥作用至少需要穿越6层生物膜 C.若血糖浓度过高,血液流经胰腺组织细胞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升高 D.胰腺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因此是血糖调节的中枢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反射活动的说法正确是( ) A.反射活动的完成离不开一定强度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B.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长期记忆与海马区有关 C.大脑皮层V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D.“望梅止渴”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吃食物分泌唾液的反射弧相同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的单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中信号传递的单向性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者腺体细胞 C.神经递质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后才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D.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
24. 难度:简单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Na+外流,Na+外流时不消耗能量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耗能,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会消耗能量
|
25. 难度:中等 | |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D.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错误的是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B.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女性排卵的口服避孕药 C.给雌雄亲鱼饲喂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胰岛B细胞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
|
2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大多数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能传导兴奋 B.能作为神经中枢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能作为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水盐平衡 D.能作为效应器,能够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
28. 难度:中等 | |
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②③④⑤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④会迅速增殖、分化 C.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Ⅶ反应,因为Ⅴ过程可迅速完成 D.通过过程Ⅵ产生的“物质”是淋巴因子
|
29.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
3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 C.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免疫系统仅有防卫功能
|
31. 难度:中等 | |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 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 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 DNA 数之比为 1:2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自然界没有三倍体西瓜种子 B.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使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需要测定人类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D.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得到的四倍体小黑麦是可育的
|
3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是基因工程能够最终成功的重要前提 C.DNA聚合酶能使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两种DNA重新连接组合 D.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工具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
3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以及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B.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 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 D.通过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有可能是可育的
|
3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
3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1950~1980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
37. 难度:困难 | |
某动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亲本杂交得到F167只,其中雄性个体21个,则F1自由交配所得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 A.1/8 B.1/6 C.1/11 D.1/14
|
38.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39.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 B.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C.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但作用范围局限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在构建概念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物理模型
|
40.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C.刺激腓肠肌,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
41. 难度:中等 | |
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 B.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
42.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Graves病发病原因: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科学家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B.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的Y激素水平较高 C.Graves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D.UDP可能通过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来减弱该病症状
|
43. 难度:中等 | ||||||||||
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小白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
由此可以推测:是甲状腺激素增强了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哪项操作作为对照实验( ) 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 B.既不切除甲状腺,也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
4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该尽快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B.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C.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由两类猿猴的病毒重组产生
|
45. 难度:中等 | |
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Y还能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 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
|
46. 难度:中等 | |
吸食毒品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的强烈快感或兴奋。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如图是毒品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①是______,其中的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2)图中结构②与多巴胺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内外电位变为______,即完成______的转换。 (3)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完成兴奋传递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运回上一个神经元,但是吸食的毒品可卡因进入______后会阻碍多巴胺回收,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用图中数字“①、②”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
|
47.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______(填激素全称)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激素分泌后通过______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增多,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______调节。 (4)美国学者肯德尔曾在3t新鲜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2.3g甲状腺激素,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促使人体增加产热4200kJ,由此说明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_____;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若人的食物中长期缺少碘(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将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的症状,请解释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______。
|
48. 难度:困难 | |
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棉花和油菜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60Co导致相应基因中发生改变,该变异时间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低酚棉花突变成为高酚棉花,这属于______性突变。 (2)棕色棉花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Ⅰ代选择表现型为______和_____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_____育种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3)图乙中,方法1处理后可得到的单倍体油菜植株,该处理过程一般称为______。方法2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育种过程中方法2最常用的操作为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人工进化”是否出现新物种,要看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是否出现______。
|
49. 难度:简单 | |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1)图甲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构成。 (2)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会分化出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化学本质为______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3)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免疫而脱落,这是效应T细胞所起作用的结果。 (4)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12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 (5)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B细胞的分化减弱,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