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血红蛋白 C.氨基酸 D.肝糖原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C.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处于恒定不变的状态 D.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内液增多 B.细胞内液的量多于细胞外液的 C.B细胞和T细胞可存在于③中 D.③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①②中的
|
4. 难度:中等 | |
在某次公路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
5. 难度:简单 | |
在空间站中生长的拟南芥植株上,最能体现两重性的生理过程是 A.根的向地性 B.茎的背地性 C.顶端优势 D.植物的向光性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经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中只有一个突触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使突触后膜兴奋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个神经元细胞,3个突触 B.在be段,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C.刺激a点,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偏转2次 D.刺激d点,电流表①偏转2次,电流表②不偏转
|
8. 难度:简单 | |
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亢病人比正常人代谢快,食欲较强 B.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患呆小症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缺碘可能患大脖子病 D.甲状腺激素不能调节甲状腺细胞的生命活动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群落最大数量 D.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10. 难度:中等 | |
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细胞为神经细胞,则①②都可能为神经递质 B.若图中细胞为浆细胞,则①可能为抗原,②可能为抗体 C.若图中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②可能为甲状腺激素 D.若①为神经递质,则②可能为肾上腺素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与刺激迷走神经相比,刺激小肠,胰液分泌速度更快 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 D.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都进入内环境
|
12. 难度:中等 | |
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分级调节 B.小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其中 C.成年人抽血时能控制手不缩回,说明缩手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
13. 难度:简单 | |
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D.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B.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运输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D.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摘除顶芽的目的是降低侧芽生长素的浓度以促进侧芽的发育 B.给堆放的果实施加乙烯利能促进该果实的发育与成熟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花的雌蕊可获得无子果实
|
16. 难度:中等 | ||||||||||||||||||||||||||||
已知物种甲是某生态系统的某种动物。1949年,将100只某动物新物种乙引入该生态系统,之后的70年中,两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引种初的4年内,新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新物种乙的引入不会改变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 C.物种甲和物种乙可能为捕食关系 D.种群甲是引起种群乙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
|
18. 难度:中等 | |
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甲所在的环境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种群乙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不断加剧 C.t1时刻,种群乙具有最大增长速率,环境阻力最小 D.t2时刻,种群乙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或等于l,小于2,依此类推,该鱼类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 A.该鱼类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将维持相对稳定 B.调查该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是标志重捕法 C.该鱼类在湖泊空间的分布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D.捕鱼时应尽量捕获大龄鱼,以维持种群的持续增长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后期,培养液中代谢废物的积累会降低K值 B.每次计数前都需要振荡以使培养液中酵母菌混合均匀 C.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再计数 D.该实验需要设置不加酵母菌的空白对照组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荒地上的全部杂草能构成一个群落 B.研究哪些种群数量占优势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C.某种群个体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群落丰富度的降低 D.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
22. 难度:简单 | |
一个位于红树林和山毛榉林旁的湖泊,由于某种原因干涸后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逐渐繁茂起来,最后这个湖泊演变成了一个混交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湖泊演替为混交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的杂草物种会消失 C.从杂草演替到混交林群落,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人类的活动能影响干涸湖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①果园中的鸟类以某种害虫为食②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并在其茎叶中产卵③兔子盲肠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场所,微生物有利于兔子消化植物多糖④果园中存在两种以同一果树为食的害虫 A.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B.捕食、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C.捕食、寄生、寄生、竞争 D.竞争、寄生、互利共生、捕食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草原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会增加 B.冰川泥演替为山丘生态系统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通常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影响海洋中不同植物垂直分层的最显著的因素是温度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B.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C.利用农药直接杀死害虫 D.播放结群信号录音吸引鸟类来捕食害虫
|
26. 难度:中等 | |
通常采用取样的方法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图为几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目的关系 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 B.群落结构越复杂,取样的样方最小面积应该越大 C.样方中的物种数会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设置样方的面积越大越好
|
27.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某食物网部分营养级能量去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消费者都处于第三营养级 B.分解者可能是某些动物或细菌 C.a=b+g D.b=①+②+③+f
|
28. 难度:中等 | ||||||||||||||||||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周氏啮小蜂的卵和其他天敌可以通过寄生在美国白蛾的蛹内,使其蛹死亡。科研人员设置了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且对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白蛾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内的美国白蛾的其他天敌对其蛹的寄生率更高 C.与使用农药相比,放蜂可能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 D.利用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是最有效的环保措施
|
29. 难度:中等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依据科学的方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 B.原产于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沿海一带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C.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
3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环境污染与人口的过度增长有密切的联系 D.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所有的资源短缺问题
|
31.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的手触及沸水,立即缩回,相关反射弧如图1所示,其中A、B为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M、N为反射弧上两位点;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填“A→B”或“B→A”)。 (2)图1所示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该同学在医院抽血时手没有缩回,原因是脊髓中低级中枢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刺激图1中的N处,N处的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 (4)图2中的结构①表示____________,神经递质被大量释放到突触间隙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32. 难度:困难 |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使血糖升高具有协同作用,以血糖浓度变化为观测指标,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实验前对四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 (2)测量四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甲组注射适量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溶液,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素溶液,丁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四组小鼠血糖浓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SARS病毒(一种RNA病毒)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甲、乙、丙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能识别SARS病毒的细胞有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只有细胞乙能分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4. 难度:中等 | |
ABA(脱落酸)又被称为胁迫激素。一般来说,在干旱、寒冷、高温、盐溃和水涝等逆境中,植物体内ABA迅速增加,同时抗逆性增强,如ABA可显著降低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 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现有以下材料:某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脱落酸、蒸馏水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ABA可显著降低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_______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在甲组植株的叶片上喷________,在乙组的叶片上喷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记录甲、乙两组植株叶片反映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 (3)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
35. 难度:中等 | |||||||||||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围湖造田、污水排放等,其面积不断缩小、水质不断变差,为此国家已加强治理。下图是鄱阳湖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鄱阳湖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鄱阳湖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统计该湖泊周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____________法。 (2)图中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B点后,藻类大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是____________。 (4)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的,鱼的同化量为_________J·(am2·a)—1,①表示____________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