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C.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 D.鼠尾草花的某些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
2. 难度:中等 |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大约有2.4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 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
|
3. 难度:中等 | |
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的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
4. 难度:中等 | |
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6. 难度:中等 | |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生物进化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B.该图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
8. 难度:中等 | |
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 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 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
9. 难度:中等 | |
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 B.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C.该濒危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天敌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不会导致该种群进化
|
10. 难度:困难 | |
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回答下列问题: (1)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 (3)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东北虎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栖息地片段化将会 A.有利于东北虎个体的迁入、迁出及个体间的交流 B.使东北虎的捕食更方便,利于其生存与繁衍 C.使东北虎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D.使东北虎繁殖加快,进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12. 难度:中等 | |
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如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1973﹣2006年之间该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 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
13. 难度:中等 | ||||||||||||||||||||||
植物化学性防卫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取食诱导植物体产生了合成毒素的性状 B.植物的区域分布对植食性动物的分布有影响 C.适应毒素的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D.合成更有效的新型毒素是植物进化的方向之一
|
14. 难度:中等 | |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请回答: 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谓“生物类型”是指( ) A.品种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化肥使用 C.耕作措施变化 D.除草剂使用 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 ) A.无敏感性个体 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 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 ) 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 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