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B. 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C. 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D. 单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完成物质交换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脱氧核糖核酸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化反应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 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 C. 胰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质分解 D. 氨基酸脱水缩合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5.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 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 C. 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
6. 难度:简单 |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刺激 C.反射 D.条件反射
|
7. 难度:中等 | |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
8. 难度:中等 | |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主要是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主要是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e段主要是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ef段主要是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
10. 难度:中等 | |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
12. 难度:中等 | |
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小脑 B.小脑和脊髓 C.脊髓和脑干 D.只有脊髓
|
13. 难度:简单 | |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 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 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 D.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14. 难度:中等 | |
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的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B.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膜液 D.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
15. 难度:中等 | |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
16. 难度:中等 | |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下丘脑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 雌激素和孕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
20.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不同器官,①②代表激素,则正确的是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③④过程为正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完全无关
|
21.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22. 难度:中等 | |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
23. 难度:中等 | |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再次免疫时浆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并快速分泌大量抗体
|
25. 难度:中等 | |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
26. 难度:中等 | |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
27. 难度:中等 | |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受损
|
28. 难度:中等 | |
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 B. 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 C. 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 D. 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
30.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
31. 难度:困难 | |
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_________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_________。 (3)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_________(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____与_________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 难度:困难 | |||||||||||||||||||||||||
为探究药物X对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糖尿病是由于___________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高血糖会引起某些大脑神经元损伤,这些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___________,其释放量减少会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出现糖尿病脑病。 (2)研究者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大鼠均分为6组,其中1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给6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药物X和药物D(用于糖尿病脑病治疗的常规药物),21天后检测1~5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结果如下表。
①实验中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的目的是获得______大鼠。 ②第3~5组结果说明,药物X能够使大鼠______和______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 (3)研究发现,出现糖尿病脑病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酯酶是学习记忆功能调节的关键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治疗效果,研究者检测上述1~6组大鼠大脑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见下图。 ①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下产生胆碱和乙酸,显色剂可与胆碱反应,使胆碱显色。研究者将1~6组显色结果与标准显色结果相比较,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生成量,从而计算得到______。 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药物X可能作为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新型药物。
|
33. 难度:中等 | |||||||||||||||||||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