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B.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C. 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 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食半小时后,人体不会分泌胰高血糖素 B.胰高血糖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C.高温会使胰高血糖素的肽键断裂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 D.胰高血糖素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
3.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 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 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稳态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保证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农场的食物链为:农作物→鸡→猪 B.猪和人的粪便提供给农作物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C.图中鸡、猪、人处于同一营养级 D.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丛蛾遇到敌害从植株上装死滚落属于行为信息 B.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
7. 难度:简单 | |
寒冷环境下机体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 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在各种植物激素的综合调控下,植物种子的成熟与萌发过程中含水量和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曲线(GA:赤霉素,ABA:脱落酸,IAA:生长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种子发育前期和萌发时,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 B.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体内激素合成的变化 C.种子从发育成熟、休眠到萌发的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含量减少,自由水含量上升
|
9. 难度:中等 | |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 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 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某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狗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不会太大 B.狮子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 C.蛇的总能量约是鼠总能量的10%~20% D.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B.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 B.人体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尖伸长区细胞只受生长素、赤霉素调节,不受乙烯调节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生长素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C.细胞c是图中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D.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中含有抗体、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17. 难度:中等 | |||||||||||||||||||||||
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 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 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人为了清除水域内的藻类,从亚洲国家引进亚洲鲤鱼,导致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现阶段美国水域中亚洲鲤鱼种群的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 B. 在美国水域,亚洲鲤鱼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 C. 亚洲鲤鱼在美国水域的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D. 为控制亚洲鲤鱼的种群数量继续增长,应将其数量控制在K/2
|
19.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第1-20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 若物种1和2为单子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 C. 第1-5年,物种1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 第10-15年,物种1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弱光环境
|
20. 难度:中等 | |
图中曲线所表示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的是 A. B. C. D.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农田植物叶片上的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采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C.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D.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直接将收集的落叶埋入土壤即可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记忆细胞和B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B. 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 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影响 D. 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
23.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去掉某植物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甲表示生长素,高浓度时抑制侧芽的生长 B.激素乙表示细胞分裂素,其作用是抑制侧芽的生长 C.激素甲表示细胞分裂素,其作用是促进侧芽的生长 D.激素乙表示生长素,其作用是促进侧芽的生长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为被动运输 B.突触小泡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定向运输到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启 D.突触后膜一般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形成的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符合如右概念图的是( ) A.若X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a~d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若X是免疫调节,则a~d分别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C.若X是内环境,则a~d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D.若X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则a~d分别是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
26. 难度:简单 | |
人和高等动物各器官之间功能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的适当反应中,神经调节扮演了主要角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动物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通过研究高等动物的屈腿反射,发现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速度比沿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低得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地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___________的功能。 (4)人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_________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会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如患者的_________区障碍则不能看懂文字。
|
27. 难度:中等 | |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其作用是__________,该作用结果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高,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类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可能缺乏_________,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有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糖尿病人血液中酮体含量往往偏高,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利用_________供能障碍,分解_________供能。
|
28. 难度:困难 | |||||||||||||||||||
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切掉胚芽鞘尖端后,在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ɑ,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通过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 (2)该实验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为13°,若要判断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可以将其稍加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若胚芽鞘弯曲角度小于13°,则说明生长素溶液浓度范围在_________之间;若胚芽鞘弯曲角度大于13°,则说明生长素溶液浓度范围在___________之间。
|
29. 难度:中等 | ||||||||||||||||||
某湿地物种资源丰富,孕育着湿地松、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某科研小组对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能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两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决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 (3)调查发现湿地内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照射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_________的作用。 (4)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湿地松的林业害虫,赤眼蜂是该虫的天敌。为研究湿地松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正常湿地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湿地松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赤眼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________。实验说明,正常湿地松能产生挥发物A吸引赤.眼蜂寻找食物,其遭受虫害后产生的__________,以避免虫害。
|
30. 难度:简单 | ||||||||||
全球性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生物维持碳平衡的重要生命活动有_________。 (2)B时期,生态系统的碳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_________含量增加,形成_________效应。请从碳循环途径的角度分析,减少碳释放量的措施主要是减少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碳平衡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