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 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
2. 难度:中等 | |||||||||||||
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表中第一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双眼皮属于显性性状 B.第三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都为aa×aa C.第二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为AA×aa或Aa×aa D.第一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只能为Aa×Aa
|
3. 难度:中等 | ||||||||||||||||
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5. 难度:中等 | |
图是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5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 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8. 难度:简单 | |
羊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能较长时间提供青饲料。研究发现,羊草株高达25cm时,较适宜放牧。为研究放牧对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一年内测定羊草的生长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草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査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B.若过度放牧,羊草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杂草所取代,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羊草留茬高度为10cm时,其生长速率最大,说明适度利用草原可提高植被的生长速率 D.在牧业生产中,羊草收割后的留茬高度越高,其生长速率就越慢
|
9. 难度:中等 | |
图A中的a、b、c和图B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A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图2中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
10.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包括某些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11. 难度:简单 | |||||||||
罗氏沼虾以绿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科研小组对某湖泊中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 B.沼虾同化的能量较藻类少是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C.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9% D.碳在藻类与沼虾之间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
12. 难度:困难 |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D. 预期结论是1组、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
13.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
15. 难度:中等 | |
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
16. 难度:简单 | |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子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严重污染 D.植被被破坏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双向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
18. 难度:中等 | |
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 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D. 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 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
20. 难度:中等 | |
几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 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
21. 难度:中等 |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甲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 “竭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 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 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 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 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26. 难度:困难 | |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
|
27. 难度:中等 | |
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 TT B. Tt C. tt D. TT或Tt
|
28. 难度:中等 | |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杂交实验过程涉及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 D.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一定相同
|
30.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 B.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C.每次抓取之前摇匀桶中小球,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 D.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DD、Dd、dd的数量应为10、20、10
|
31. 难度:简单 | |
基因型为HH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两头有角羊交配,生了一头无角小羊,所生无角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 ) A.雄性,hh B.雌性,Hh C.雄性,Hh D.雌性,hh
|
32. 难度:简单 |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 “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2:1 D. 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1
|
33. 难度:中等 | |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再进行自交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 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 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 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
34. 难度:中等 | |
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现有高茎豌豆基因型分别为 DD 和 Dd,两者数量比为 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为( ) A.11:1 B.35:1 C.5:1 D.12:1
|
35. 难度:困难 | |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进行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
36. 难度:中等 | |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_头。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___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增长属于___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 _____________。
|
37. 难度:简单 | |
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 (2)A到D箭头代表____________(生理过程),B到D代表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3)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2中,③属于________(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5)在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
3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回答: (1)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2)欲使C增加3kg,需要A__________kg。 (3)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正常进行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写字母) (4)能量传递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
39. 难度:简单 | |||||||||||||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______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_______。 (4)若植株A接受植株B的花粉,则在植株A上所结种子的胚细胞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写出与形成胚相关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