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葡萄糖、氨基酸及核苷酸等小分子单体可聚合成大分子的多聚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聚体形成时会脱去水分子并消耗ATP B.多聚体水解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并消耗ATP C.单体及其多聚体的元素组成相同、功能相同 D.多聚体都具有多样性,单体没有多样性
|
2. 难度:简单 | |
某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能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引起肠细胞内吞。在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该菌增殖并分泌释放类毒素,导致肠细胞死亡。关于该致病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侵染过程依赖于肠细胞膜的流动性 B.在肠细胞内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C.增殖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直接来自肠细胞 D.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类毒素的合成与分泌
|
3. 难度:中等 | |
ATP合成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内有质子通道。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呼吸链电子传递的能量将NADH脱下的H+转运至线粒体的内外膜之间,形成H+的“高位水坝”。之后,H+顺浓度梯度沿ATP合成酶的质子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并将ADP和Pi合成ATP。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合成酶既有物质运输功能,又具有催化功能 B.H+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ATP合成酶进入线粒体基质 C.H+由线粒体内膜运达内、外膜的间隙不需要能量 D.使用ATP合成酶活性抑制剂时ATP的合成速率下降
|
4. 难度:简单 | |
细胞周期受细胞内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调控,如p53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在细胞核内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另一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成熟促进因子(MPF)能促进细胞内染色质丝的螺旋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53基因属于细胞中的原癌基因 B.肿瘤细胞中p53基因的活性比正常细胞低 C.MPF能促进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 D.间期细胞中DNA聚合酶的活性显著增加
|
5. 难度:中等 | ||||||||||
野生型大肠杆菌(his+)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组氨酸缺陷型(his-)不能合成组氨酸,但能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将his-型大肠杆菌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发现个别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下表是his-和his+的相关基因及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码子UGG决定培养基中的组氨酸 B.在his+→his-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在his-→his+过程中,基因的回复突变是定向的 D.在his-细胞中,组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被提前终止
|
6. 难度:困难 | |
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见下图。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X∧X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
7. 难度:中等 | |
研究人员在分离大肠杆菌的多聚核糖体时,发现核糖体与DNA及一些蛋白质复合物耦连在一起,形成复合结构,其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通过mRNA与质粒DNA发生耦连 B.大肠杆菌的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C.在mRNA上,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a→b D.启动子和终止子决定了翻译的开始和终止
|
8. 难度:中等 | |
皮肤破损后,受损的毛细血管和细胞释放血管舒缓激肽,该物质可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同时还刺激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受损部位出现红肿和局部温度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血管舒缓激肽能刺激神经,在受损部位产生痛觉 C.组织胺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皮肤局部红肿 D.受损部位温度升高后,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
9. 难度:中等 | |
实验证明脱落酸(ABA)与干早、低温等环境胁迫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植物体内ABA在环境胁迫时含量显著增加用以增强抗逆性,因此ABA也被称为“胁迫激素”。图甲示干旱条件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的ABA含量,图乙示低温下玉米根汁液中的ABA含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等植物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含有较多ABA B.图甲表明花生幼苗叶片中ABA含量与干旱胁迫时间呈正相关 C.ABA可能通过减小叶表面气孔导度从而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 D.图乙表明玉米根在低温胁迫下,根汁液中ABA含量大幅度下降
|
10. 难度:中等 | |
在人体中,胆固醇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已知细胞摄取LDL有两种途径:一是LDL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胞吞,之后受体重新回到细胞膜上;二是LDL随机内吞入细胞(不需要与受体结合)。图为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对LDL的摄取速率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性食物如肝脏、牛羊肉等红色肉类含胆固醇较高 B.当胞外LDL浓度大于35ug/mL时,正常细胞的LDL摄取速率改变 C.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通过途径二吸收LDL D.破坏LDL受体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摄取LDL的相对速率会受影响
|
11. 难度:简单 | |
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发酵条件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 C.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
|
12. 难度:中等 | ||||||||||||||||||||||||||||||||||||
科研人员对岱衢洋海域的鱼类资源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说明: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效IRI>1000为优势种,生态位宽度Bi值越大,表示该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Gf是底层鱼类,Nb是近底层鱼类,Mu是中上层鱼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海域的优势种是鳀和鲮 B.该海域的鱼类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C.环境污染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 D.在所调查物种中,鲮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强
|
13. 难度:中等 |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下图示甲、乙两个实验小组的育种实验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进行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通过杂交可以集中两个亲本的优良基因 C.矮秆抗病Ⅱ中全部基因纯合,能稳定遗传 D.矮秆抗病Ⅰ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
14. 难度:中等 | |
P抗体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癌症的作用。下图是生产鼠源性单克隆P抗体的流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经多次P抗原免疫后,从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 B.d过程可用电激、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促进细胞融合 C.筛选出的D细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多种抗体 D.单克隆P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
15. 难度:困难 | |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经离心沉淀压实后,血细胞的体积占血液的比值),常用离心方法测量。主要用于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是观察临床输血、输液效果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细胞比容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 B.若离心时间过短,离心法测定的血细胞比容高于实际数值 C.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出汗等)的病人血细胞比容减小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及失血后大量补液者血细胞比容减小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不同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环境中,甲植物的呼吸速率比乙大 B.乙植物呼吸强度发生变化后,A点不变 C.D点后,甲植物的光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D.乙植物更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长
|
17. 难度:中等 | |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开红花。在红花种群中,偶尔发现甲、乙两株植物开白花。对以下杂交实验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将甲、乙分别自交,若子代全开白花,可说明甲、乙为纯合体 B.将甲、乙分别与红花植株杂交,若子代全开红花,说明白花为隐性突变 C.将甲、乙杂交,若子一代全为白花,说明甲、乙突变可能为同一基因突变 D.将甲、乙杂交,若子一代全为红花,说明甲、乙突变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18. 难度:中等 | |
PD-L1表面蛋白是正常细胞的“标签”,能被T细胞表面的PD-1识别,避免受到T细胞的攻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D-L1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功能 B.PD-1抑制剂能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 C.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时可逃避T细胞的杀伤 D.PD-L1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
19. 难度:简单 | |||||||||||
1913~1914年,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斯通过一只“例外果蝇”发现了性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为染色体遗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XXY(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决定之间的关系见下表),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90%的情况是X染色体彼此分离,因而一个X和一个Y一起移向一极,而另一条单独的X染色体移向另一极;10%的情况则是Y染色体单独移向一极,而两条X染色体一起移向另一极。现有白眼雌果蝇XaXaY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那么,F1个体中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 )
A.1/40 B.9/40 C.1/38 D.9/38
|
20.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所配制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尿素分解菌 B.若要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接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C.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若pH升高,指示剂变红 D.利用该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细菌能合成葡萄糖苷酶,将葡萄糖分解获取能量
|
21.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中,用不同频率的闪光(Hz=光照—黑暗交替次数/s,光照和黑暗的持续时间相等)照射某植物叶片,在其它条件适宜时,测得叶片的光合速率(CO2µmol·m-2·s-1)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时,植物叶肉细胞中色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个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场所)。 (2)在频闪的黑暗阶段,该植物能合成有机物,这表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些反应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这些反应包括__________。 (3)闪光频率较低时,随着闪光频率的增加,黑暗阶段的光合速率______。当闪光频率大于1Hz后,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等,表明此时光照条件下产生的__________能完全满足_____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一天中,正常人的血糖、胰岛素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餐后_______小时左右,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在血糖上升的同时,[b] 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亦同步上升,在b的作用下,血糖在相关细胞内合成糖原、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和__________。 (2)图中a、b与c、d分别为某正常人食用一般食物与高糖食物(例如软饮料)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高糖食物可引起__________,长期食用易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易患II型糖尿病。 (3)切除狗的胰腺,其尿液引来许多蚂蚁,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从肾小管重吸收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原尿中的__________。 (4)科学家桑格用不同的方法把胰岛素分子随机切断成大小不一的几段,再用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把断片一端的氨基酸染成黄色并确定其种类。这样每次“打断—染色”,就可以知道胰岛素中某几个断点处氨基酸的种类,经多次重复就可以获得___________。
|
23. 难度:困难 | |
散居型飞蝗体色呈现绿色,主要由黄—蓝色素形成。群居型呈黑色,是在散居型绿色基础上,增加红色素形成的。散居型飞蝗一般形不成螅灾,群居型易导致蝗灾。研究发现,在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体内有一种β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它与β胡萝卜素的结合与分离受到飞蝗种群密度的调控,在蝗虫体色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βCBP在两种蝗虫中的表达差异巨大,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 (1)科学研究中常通过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来估计其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 (2)βCBP与β胡萝卜素的结合与分离受到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控,种群密度____(“高”“低”)时,βCBP含量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红色素合成增加使蝗虫呈黑色。 (3)对于散居型蝗虫而言,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在群居型蝗虫中,红—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有利于蝗虫大种群对天敌发出警戒信号,同时有利于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识别,这说明蝗虫种内关系存在__________,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4)群居型蝗虫大规模爆发时会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
|
24. 难度:困难 | |
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檀体,由A、a基因控制。翅形有长翅和小翅,受B、b基因控制,在Y染色体上没有上述基因。某同学将一只灰体长翅雌蝇和一只黑檀体长翅雄蝇杂交,子一代果蝇为灰体长翅:灰体小翅=3: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灰体和黑檀体、长翅和小翅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 (2)分析控制基因所在染色体,可以得出如下合理假设: ①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缩小假设范围,该同学补充子一代果蝇的性别数据,若发现子代中小翅果蝇为全为雄蝇,由此确定上述假设中__________不成立。 (3)对于假设③和假设④,可通过观察子二代果蝇的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加以区分。当子二代果蝇有___种表现型时,假设③成立。此时,子二代果蝇种群中,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土壤农杆菌是一种植物病原菌,它通过根部伤口侵入植物体,刺激植物在被侵入部位形成根瘤,引发根癌。根癌土壤农杆菌质粒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中,是拟核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________,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________。 (2)根癌土壤农杆菌侵染根细胞后,质粒上的__________能转移并整合到根细胞基因组中。被侵染的根细胞增殖形成根瘤,原理是___________。 (3)冠瘿碱中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研究表明,根细胞及大部分微生物不能利用冠瘿碱,因此,在根瘤细胞中冠瘿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基因工程中所用的农杆菌质粒需要改造,为不破坏转基因植物的激素平衡,同时又能运载更大的目的基因,改造时应删除农杆菌质粒上的___________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