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
3. 难度:简单 | |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大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
4. 难度:简单 | |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
5. 难度:中等 | |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
6. 难度:简单 | |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喂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
8. 难度:简单 | |
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是( ) 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爱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
9. 难度:简单 | |
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不减弱
|
10. 难度:中等 | |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
11. 难度:简单 | |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
13. 难度:简单 | |
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植过程中能( )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对此图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 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 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 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
15. 难度:中等 | |
切开凹凸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
|
16.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
17. 难度:简单 | |
“秋风扫落叶”,但路灯下的树叶总是迟于其他部位脱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路灯下的树叶照光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料多 B.光照抑制了脱落酸的合成 C.夜晚的光照抑制了顶端优势 D.光照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
|
18. 难度:中等 | |
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主要是由于 A.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不起作用 B.生长素类似物能够强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C.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D.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
|
19. 难度:中等 | |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
20. 难度:中等 | |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 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 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 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 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
23. 难度:简单 | |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
24. 难度:简单 | |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26. 难度:简单 | |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B.共生、寄生 C.寄生 D.种内斗争
|
27. 难度:中等 | |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 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
29. 难度:困难 | |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3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
31.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3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33. 难度:简单 | |
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
34. 难度:中等 | |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
35. 难度:中等 | |
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个体大小 B. 能量与营养级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
3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 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3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20%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 A. 45 kg B. 22.5 kg C. 90 kg D. 20 kg
|
38. 难度:简单 | |
在人工鱼塘养殖中,需要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 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39. 难度:简单 | |
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 A. 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 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 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 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
40. 难度:中等 | |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较窄),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
41. 难度:中等 | |
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回答下列各题: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 (4)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
|
42. 难度:中等 | |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内蒙古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虚线表示具体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中______(选填“增长率”或“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2)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 (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的具体特点是______,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4)若在图中E点之后,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请在原图上E点之后描绘田鼠的数量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
|
43. 难度:中等 | |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下图。其中,甲能量中比 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_____kJ (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
44.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与试剂:菌种、现制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 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分别标记1、2、3等。 ②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10 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N0),做好记录。 ③将各试管放入冰箱中培养7天。 ④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实验探讨: (1)实验步骤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观察值是血球计数板上若干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如果计数时,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第6天吸取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进行计数时观察值为M6,请推导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N6约为______个。 (4)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