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 B. 若植物缺Mg,b点左移 C. 若CO2升高,c点右移 D. 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
5. 难度:中等 | |
利用某些调控细胞分化的因子,可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该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点是 A. 细胞全能性都得到体现 B. 都有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C. 都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 D. 都需要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
|
6. 难度:中等 |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两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粒空壳。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以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
7. 难度:困难 | |
下图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4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C.Ⅲ-9患两种病的原因是Ⅱ-4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D.Ⅲ-1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
|
8. 难度:中等 | |
无花果高度依赖榕小蜂传粉,其花序有两种(如下图所示)。榕小蜂从小孔进入花序Ⅱ时,可在不育的雌花上产卵,卵发育成熟后,雌、雄榕小蜂交配,沾染花粉的雌蜂可从花序Ⅱ飞出,寻找新的花序。若携带花粉的榕小蜂进入花序Ⅰ,则只能在雌花上爬来爬去,帮助传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榕小蜂与无花果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C.榕小蜂不能在花序Ⅰ里产卵有利于无花果繁衍 D.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二者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
9. 难度:中等 | |
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B.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生长激素的分泌 B.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D.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
|
11. 难度:中等 | |
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增强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级的重要特征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
12. 难度:中等 | |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B、C 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 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 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 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 B 的碳全部储存于 B 体内的有机物中
|
13. 难度:中等 | ||||||||||||||||
以下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之间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F
|
14. 难度:中等 | |
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 A.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B.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C.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D.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
15. 难度:中等 | |
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 A.筛选1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2需要用无色物质K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报告基因在玉米的愈伤组织和农杆菌细胞中均能正确表达 D.诱导幼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需添加植物激素
|
16. 难度:困难 | |
迁移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器,科研人员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 (1)人们发现,细胞迁移离开初始位置时,会留下一些单层膜结构,聚集成囊泡状的 迁移体,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性。其他细胞经过该位置时,迁移体 与细胞融合,迁移体内的信号分子传递给经过该位置的细胞,从而实现细胞间的________。 (2)近期研究发现,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迁移体。为了研究迁移 体与胚胎发育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①科研人员观察并统计了 T4 基因缺失突变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迁移体的数量及胚 胎发育情况,结果如图 1 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T4 基因可以_____,据此推测 T4 基因是通过影响迁移体数量进 而促进胚胎发育。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从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分离出若干个迁移体,置于 PBS 缓冲液中。实验组处理是将一定量的迁移体注射到________斑马鱼的胚胎中,对照组的处 理是________,观察两组胚胎发育情况,支持假设的预期结果为________。 (3)进一步观察发现,在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迁移体聚集在胚胎的特定区域(如图 2),迁移体内包含 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种信号分子释放出 来。由于发育的斑马鱼胚胎细胞与该特定区域距离不同, 使胚胎细胞膜表面的 _____接受信号分子的_____等不同,导致胚胎的不同细胞_____,引起 细胞分化,进而导致胚胎的不对称分化和发育。 (4)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依赖于十分精细的调控。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迁移体对胚胎发育的作用是_____。
|
17. 难度:困难 | |
科研人员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膜蛋白S在植物体内糖类物质运输及分配中的作用。 (1)CO2 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中形成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过程转化为淀粉储存或以蔗糖形式运输至其他非光合器官利用。因此,叶片是光合产物的“源”,而_________ 等器官被看作是“库”。 (2)科研人员从马铃薯细胞中提取RNA,经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蛋白S 基因。将蛋白S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导入马铃薯体细胞,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蛋白S低表达或不表达的转基因植株。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的块茎重量和成熟叶片中糖类含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较,转基因植株的几项生理指标变化的原因是_____。 (3)研究发现,叶片合成的糖类经过韧皮部运输至块茎,韧皮部细胞膜上有蛋白S。 为了验证蛋白S的功能,科研人员获得蛋白S基因过表达的韧皮部细胞进行研究。 ①将蛋白S基因过表达的韧皮部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14C标记的蔗糖缓冲液中,一段时间 后,韧皮部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快速升高,并且显著高于蛋白S基因正常表达的细胞。据此推测________。 ②科研人员进一步推测,蛋白S转运糖的过程是利用H+的浓度差跨膜转运过程,请写出 验证该推测的研究思路:________。
|
18. 难度:困难 | ||||||||||||
人体肠道中定居着很多细菌,构成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广泛。科研人员利用小鼠对肠道菌群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从生命系统层次角度看,肠道菌群属于_____。 (2)研究发现,T 基因敲除会导致小鼠出现一种白血病,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现象(简称 PMP)。科研人员将如图所示的四组小鼠连续培养 40 周 测定得到图示的结果。 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白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 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②依据实验结果推测______________。 ③脾脏是小鼠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多种免疫细胞定居于此。进一步研究发现 T 基因敲除小鼠的脾脏中存在肠道菌群,而野生型不存在。据此推测 T 基因敲除导致肠道屏障出现缺陷,_____。 (3)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炎症因子 IL-6,往往会导致 PMP。科研人员假设:“进入内环境的肠道细菌通过诱导免疫细胞产生 IL-6,引起 T 基因敲除小鼠产生 PMP”。 为验证该假设,某小组设计了用抗生素清除肠道细菌的研究方案(如下表),请评价该方案并加以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 (4)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便会引发白血病,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某宣传公众号刊出题为“惊人发现,肠道细菌可导致白血病!” 的文章,你认为这一题目是否误导公众?请你拿起科学武器做出点评__________________(限 100 字以内)。
|
19. 难度:困难 | |
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的? 光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如茎的伸长、开花诱 导、对病虫害的防御等。早期研究中,科学家用红光及远红光短时间交替照射莴苣的种子, 然后放在黑暗中三、四天,发现最后一次照射红光的种子绝大部分都能发芽,且生长得非常 好,而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芽,因此推测种子里含有一种能区分红光 和远红光的物质。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就是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同时存在非活化、活 化的光敏色素(分别简写为 Pr、Pfr)。光敏色素蛋白一旦被红光激活,暴露出核定位信号, 即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科研人员提取了红光处理前、后的野生型及光敏色素突变体植株的 RNA,通过比对发 现,光敏色素调控表达的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并且部分 mRNA 发生了选择性剪接。科研 人员还发现,光敏色素还诱导了部分基因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即转录起点发生了变化,产 生的 mRNA 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一段 5’端序列。对部分不同长度的 mRNA 翻译产物定位研究 表明,较短肽链折叠的蛋白质大多定位于细胞质基质,而更长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在胞内 的定位主要在叶绿体,也有部分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膜结构等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 “震荡”。研究光敏色素作用机理,有利于理解光信号对植物体生命活动的精密而有序的调 节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在细菌基因组内也存在类似光敏色素的感光蛋白,可以帮助细菌产生趋光性以获得能量, 还参与昼夜节律、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理过程。对各类生物的“光敏色素”的研究,从 进化角度认识生物对于光的感知,利于人类深入理解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精妙之处。 (1)光敏色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由于远红光诱导光敏色素发生_________ 变化,使其转化为________(Pr 或 Pfr)形式,因此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莴苣种子,绝 大部分都不能发芽。 (2)根据资料所示,以下说法或推测正确的是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光敏色素能同时接收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诱导,说明该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Pr 暴露核定位信号,可以被相应分子转运并且通过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光敏色素介导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根据文中信息,概括光敏色素介导的调控植物体生命活动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 (4)对光敏色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应用于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用于培育富含花青素的蔬菜品种,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b.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的组合,促进药材中特定有效成分的生成和积累 c.提高特定波长的光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d.通过研究光敏色素在不同物种的异同,为进化提供依据 e.细菌的致病性机理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
20. 难度:中等 | |
湖泊中含 N、P 的无机盐含量过多,会引起水体污染,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 湖泊进行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换,如下图所示。 注:圆点代表浮游植物 (1)在湖泊中,底栖植物与浮游植物会竞争_____,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有_____。 (2)在湖泊中,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和以底栖植物为食的鱼类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湖泊由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换过程是群落_________ 的过程,据图可知,该过程中湖泊植物的变化是________。 (3)清水态湖泊中无机盐浓度低,透光度高,随着含 N、P 的无机盐增加,清水态湖泊植物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处于浑水态,为了重现“水清出石鱼可数”的清水湖景象,结合本文信息,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修复方案,至少写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
|
21. 难度:困难 | ||||||||||||||||
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DD)进行诱变处理,得到隐性突变体(dd)。将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本实验中,1、3 组实验互为_____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_____。 (2)据 1~4 组杂交结果分析,只有 1、2 组子代中出现 50%发育异常种子的原因是_____。 (3)利用1 组中的F1 进行自交 , F2 发育正常种子的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2031:2847:621(约为 3:4:1),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科研人员做了分析。 ①由于发育异常种子的基因型无法检测,因此基因型为________和 dd 的发育异常种子 无法统计到 F2 中,因此结果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②基因型为 DD 的种子有 2031 个,理论上发育正常的 dd 种子应该约为________个, 远大于 621,与实际数据不符。 (4)综合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推测,除了种子发育异常外,D、d 两种雄配子的比例异 常也是导致 3:4:1 分离比出现的原因之一。请在□中填入基因型及百分率,在( )中填入 百分率,完成解释上述现象的遗传图解。 ________ (5)上述研究发现了d 基因与种子发育的相关性,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