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的 DNA 控制着细胞代谢和遗传性状 B.液泡中的无机盐、糖类等可以调节渗透压 C.叶绿体基质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和利用光能 D.蛋白质组成的细胞骨架影响细胞的形状和运动
|
2. 难度:简单 | |
人体骨骼肌细胞和乳酸菌都能完成的是( ) A.通过 DNA 复制表达遗传信息 B.在内质网上合成磷脂 C.分解葡萄糖产生 CO2 和 H2O D.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
3. 难度:中等 | |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可以和肠腔内的蛋白质结合 D.水解酶能够催化胰蛋白酶原断裂离子键或氢键
|
4. 难度:简单 | |||||||||||||||||||||||||||||||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中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
5. 难度:中等 | |
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与 11:00 时相比,13: 00 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 后叶片的 Pn 下降,导致植株体内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 后叶片的 Ci 快速上升,导致叶片碳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 Pn 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
6. 难度:中等 | |
取洋葱根尖和水稻未成熟的花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均可看到的是( ) A.分裂前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四分体 B.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现象 C.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D.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到细胞的两极
|
7. 难度:简单 | |
发现真核生物中编码A蛋白的基因上游有能够增强基因表达的DNA序列,被称之为增强子,增强子的作用机理如下图。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强子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周围的核苷酸序列有明显的差别 B.增强子发挥作用需要依靠激活因子、介导因子和转录因子 C.增强子的核苷酸序列改变将引起A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 D.图中?处代表RNA聚合酶,增强子可以增强其与启动子的结合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流程示意图,关于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都不相同 B.某段 DNA 发生甲基化现象后通过①②过程一定不会形成蛋白质 C.豌豆的紫花性状属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某段 DNA 上发生核苷酸序列改变,则形成的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
9. 难度:中等 | |
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L)是一种软骨发育不良的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调查方法是家系调查法 B.该家族只有男性患者,女性都正常 C.Ⅱ-3 和Ⅱ-9 都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10. 难度:中等 | |
大鼠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其轴突会返回与胞体相连接,如图。实验一:电极刺激胞体引起胞体处动作电位。160ms 后,测量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该神经元胞体再次产生兴奋。实验二:预先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神经元后,进行同样操作,结果不产生兴奋。实验三:显微操作切断轴突中段,进行同样操作,结果不产生兴奋。综合以上实验,证明该神经元在连接处形成了自身连接的自突触。对此实验原理和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突触的突触前膜和后膜来自同一神经元 B.由于连接处传递慢导致两次兴奋存在间隔 C.自突触的后膜上存在与谷氨酸结合的钠通道 D.切断中段后兴奋仍可以传到轴突末梢
|
11. 难度:中等 | |
人体存在多种调节途径参与稳态的维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次性摄入糖分过多后,可引起胰岛素分泌来调节血糖稳定 B.饮水过多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稳定 C.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神经调节可以维持人体温度 D.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阻止病毒侵染人体细胞
|
12. 难度:中等 | |
某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 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也不必灭菌 B.在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过程中,均需要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 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制作泡菜和腐乳时剩余的老汤会带来杂菌,导致发酵失败
|
14. 难度:困难 | |
杨树被农杆菌感染后会增生并长出瘤状物,称为冠瘿。冠瘿的形成是由于农杆菌携带有天然的Ti质粒,结构如下图。其中,冠瘿碱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只有农杆菌可以利用,作为专属“食物”。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质粒上的细胞分裂素基因在农杆菌寄生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B.农杆菌利用杨树冠瘿中的含氮物质合成冠瘿碱 C.质粒上冠瘿碱合成和代谢基因的相对位置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Ti质粒过多的农杆菌不利于在种内斗争中存活
|
15. 难度:中等 | |
为拓宽白菜育种的基因资源,改良白菜品质,研究人员以白菜(2n=20,AA)和甘蓝(2n=18,CC)为材料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以期得到杂种植物。对两种亲本和某融合植株进行细胞 DNA 含量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菜的 DNA 相对含量较少说明其基因数量比甘蓝少 B.操作中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该技术需要再生细胞壁后才能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D.检测结果说明待检测植株为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
1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 在成体动物中许多组织如皮肤、血液和小肠上皮的细胞寿命很短,需要不断地被相应的新细胞替换。但是,在分化的过程中,细胞往往因为高度分化而失夫了再分裂的能力, 最终走上衰老死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还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也就是干细胞。 在体内,分化是不可逆的,但是科学家找到了在体外逆转分化的方法—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于 2006 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重编程因子(Oct4, Sox2, Klf4 和 c-Myc)导入体细胞中使体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的方式。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皮肤、心脏、眼睛、骨骼肌、神经组织、胰腺、血液等方面建立起了干细胞治疗的模型,通过特殊的移植技术将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到体内,代替那些正常或非正常死亡的细胞,从而恢复机体功能。例 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将成体细胞来源的 iPSC 转化为造血干细胞,该成果有望解决血液和骨髓供体不足的问题,对血液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人员将人类 iPSC 来源的多巴胺能干细胞移植到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体内,发现食蟹猴的帕金森病症状在两年内得到持续改善。干细胞还可以让人类衰老细胞恢复活力,研究人员对衰老细胞利用几种重编程因子处理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发现老年细胞的基因表达与年轻细胞更为相似。 由上可以看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了解正常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了解调控干细胞分化的基因,将有助于洞悉疾病的形成原因, 并研发相应的治疗策略。 (1)举例说出两种类型的干细胞_____。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组织细胞的机理是_____。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机体所有细胞,说明其具有发育的_____。 (2)教材所学的体外逆转分化还包括_____。(举出 2 个例子) (3)结合课本知识和文中信息,写出多能干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异同_____。 (4)结合本文和所学内容,说出干细胞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应用_____。
|
17. 难度:困难 | |||||||||||||||||||||
白叶枯细菌可导致水稻籽粒重量降低、减产,研究水稻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A品系感病,B品系抗病,两者只有极少数基因存在差异,研究者将从A品种中获得的基因D连接到Ti质粒中,用________法将D基因转入到B品系中。检测发现有30株转入成功的突变体,表型均为感病。将其中的4个突变株自交,向其子一代接种____________,检测感病情况并统计,结果如下表。
由表中结果可知,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根据上述4个突变株的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2)为研究D/d基因与水稻抗病的关系,研究者通过序列对比,在B品系中发现了与D基因序列非常相似的基因d,两基因在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均存在差异。 ①研究人员发现D基因编码区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造成该处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密码子为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密码子为ACU、ACC、ACA、ACG)。研究人员据此信息推测品系B产生抗病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研究人员使用了RNA干扰技术来减少D、d基因的翻译。使用RNA干扰后,发现A品系植株表型由感病变为抗病,B品系的植株抗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可知,D/d基因与抗病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说明d基因在_______区的序列与D基因不同,导致其基因表达的调节不同于D而使B品系具有抗病性。 (3)为进一步确定白叶枯细菌和D/d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科研人员对两品系分别接种了白叶枯细菌,然后提取了它们的____________,经反转录合成cDNA片段。以cDNA片段为模板,分别用D、d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结果见图。对照组除未接种病菌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由图可知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难度:困难 |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通常只能在南方和最好的耕地种植。为拓展水稻的种植范围,将水稻与高粱进行杂交获得高粱稻。 (1)研究者为了让水稻和高粱得以杂交,将水稻和高粱的花粉混合,授给花粉未成熟就进行________的水稻,收获F1种子,种植后同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选择其中表型优良且与母本差异明显的植株进行________操作,收获自交种子,连续自交从中选育出某后代品系——高粱稻RS125。 (2)RS125呈现杆特高(2米)特粗(1厘米)、喜光耐旱的特征,此____________明显与高粱相似。连续三年收获的RS125均呈现同样的特征,这就排除了____________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为判断RS125发生变异的原因,取RS125的________,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摄影后____________与对比,发现RS125并不携带高粱的染色体片段。 (4)根据以上信息研究者提出假设:RS125的形成是来自高粱花粉的DNA断裂后部分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结果。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者提取了水稻(R)、高粱(S)高粱稻(RS)的根、叶研磨成匀浆,收集其中的蛋白质进行电泳,观察到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三组实验结果都有条带I和II,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若想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直接验证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5)为扩大RS125的种植范围,还需进行哪些研究?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难度:困难 | |
ABA 是一类在植物生活条件不适宜时的抗逆信号分子。当土壤干旱时,ABA 大量产生并传送到叶片,作用于保卫细胞,引起气孔关闭。 (1)ABA 还具有的生理作用是_____。如果用放射性 ABA 饲喂叶片,发现它可以向上运输到茎和向下运输到根,说明它在植物体中的运输不是_____运输。 (2)当土壤水分胁迫开始时,根部与干土直接接触,刺激合成 ABA 运输到叶片的木质部。在叶片中 ABA 的分布情况如图:(虚线左右表示不同条件下ABA 的运输情况) 由图可知,不同水分条件下木质部汁液的_____不同。与水分充足相比,水分胁迫时更有利于 ABA 发挥作用,导致气孔关闭,以此来降低蒸腾。原因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了ABA 引起气孔关闭的机制,当胞内K+浓度减少时会导致气孔关闭。具体的调节过程如下图(示保卫细胞)。 由图可知,当 ABA 与质膜和内质网膜上受体结合后,通过_____两条途径来协同作用使气孔维持关闭状态。 (4)为进一步研究ABA 受体与气孔关闭的关系,研究者用烟草进行了实验,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处理分别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_____。如果实验结果为_____,则说明 ABA 受体增多能够加速气孔的关闭。 a.野生型烟草植株 b.超表达 ABA 受体基因的烟草植株 c.用营养液培养 d.用加甘露醇的营养液培养 e.定期测量气孔的孔径 f.定期测量烟草植株的持水力 (5)ABA 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有利于作物增产。根据所学的生物工程技术,提出生产ABA 的大致思路。 _____
|
20. 难度:困难 | ||||||||||||||||
异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免疫排斥。通常认为细胞免疫参与了识别并排斥异体器官的免疫过程。 (1)科研人员选取T 淋巴细胞缺陷的A 品系小鼠进行下列实验,原因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的_____细胞可以清除移植的异体细胞,A 品系小鼠可以排除其干扰。除了异体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还可以清除_____细胞(写出两种)。 (2)根据所学教材中特异性免疫知识,写出异体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的全过程_____。(150 字以内) (3)为了研究吞噬细胞是否参与免疫排斥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向A 鼠移植不同来源小鼠的组织(A、B、C 鼠基因型各不相同),培养 7 天后,再次移植B 品系小鼠组织,培养 7 天后,检测A 鼠体内第二次移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数量,如下表。
①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_____鼠,吞噬细胞_____(能/不能) 识别异体组织。 ②由 1、2 组数据可知,只移植B 组织和先移植A 组织再移植B 组织吞噬细胞侵入移植组织的数量_____,说明_____。 ③3 组吞噬细胞数量远大于 2 组和 4 组,原因是_____。 (4)进一步研究吞噬细胞对异体组织的作用,研究者对A 品系小鼠进行不同移植处理, 如下图(—:未移植;+:已移植)。然后,注射相同数量的不同来源细胞(如图中 A、B、C 所示),一段时间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统计 A 鼠体内不同来源细胞的数量,结果如下图。 ①未移植B 鼠组织的A 鼠体内注射A、B 细胞后,两者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 A 鼠免疫系统_____(能/不能)杀伤异体 B 细胞。 ②移植 B 鼠组织的A 鼠注射 B 细胞后,体内 B 细胞消失,而注射 C 细胞结果却不同。由此推测:第一次移植组织诱导A 品系小鼠产生的吞噬细胞可以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