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2. 难度:简单 | |
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 A. 初级消费者 B. 次级消费者 C. 三级消费者 D. 四级消费者
|
3. 难度:中等 | |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C、O、N、H B.若X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若X为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若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①~④表示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
5. 难度:困难 | |
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 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中孤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 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 D.图2中 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
6. 难度:中等 | |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A.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B.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
7. 难度:中等 | |
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随呼吸作用散失 B.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含碳有机物中 C. 次级消费者无捕食者,因此同化的能量较多 D. 图中①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尸体、残落物、粪便等中的能量
|
9. 难度:中等 | |||||||||||
蚜虫是棉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瓢虫能有效的治理蚜虫。研究人员对棉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为kJ/(cm2·a)]。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蚜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2kJ/(cm2·a) B.蚜虫和瓢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蚜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蚜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流经棉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150.6kJ/(cm2·a)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B.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C. 对于一个营养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来说,一般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D.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
11. 难度:简单 | |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使用价值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
12. 难度:中等 | |
“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下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也会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地区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同学们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豆和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通过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C.把仍含有能量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也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对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15. 难度:中等 | |
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A.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C.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 D.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主要以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D.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C.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芽 D.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D.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
19. 难度:简单 | |
以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B.机体再次感染SARS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 C.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 D.胎儿分娩时头部挤压子宫,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
21. 难度:简单 | |
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C.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 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信息传递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烟草叶片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捕食 B.在烟草叶片保护其不受蛾幼虫侵害时起作用的信息类型是物理信息 C.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D.图中所示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可表示为: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恢复时间都会很漫长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C.群落演替的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虽然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差别,但是生物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
2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数量相对稳定 B.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
28. 难度:简单 | |
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
29. 难度:中等 | |
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罐子”中的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
30. 难度:中等 | |
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
31. 难度:中等 | |
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哪项不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 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发展为优势种 B. 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C. 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便于植物生长 B.生态缸中放入的小甲鱼是分解者,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稳定 C.生态缸必须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生态缸中的动物最好是肉食性的,保证生产者不被捕食
|
33. 难度:中等 | |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复合菌剂中的农药降解菌对农药的分解有助于生态保护
|
3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
35.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后手段 D.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36. 难度:中等 | |
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_____又可以作为________。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________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3)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________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4)小型鱼虾的能量只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________________,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人类捕捞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37. 难度:中等 | |
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密闭装置中发酵酿制蓝莓果酒,在酿制过程中获得实验数据曲线如图(图中T0、T1、T2、T3代表相应发酵时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发酵酿酒过程中需要从_____点后开始排气,需要进行排气操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T3点开始接种醋酸菌进行发酵酿蓝莓果醋,则需要改变的条件有________ 和______。 (4)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5)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___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
|
38. 难度:中等 | |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如臭豆腐、酱豆腐等,该食品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在豆腐上长出毛霉时,温度控制在_____℃ , 毛霉是____核生物,代谢类型为_________。流程图中未写出的程序是_______________。 (2)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___________。在多种微生物的__________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4)传统制作腐乳,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__________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5)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___________;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项)
|
39. 难度:中等 | |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要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_______放置。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3)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_______,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_。 (4)①过程是_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法。 (5)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
40. 难度:中等 | |
下图1~3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所获压榨液进行一系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置提取玫瑰精油,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________,再将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用分液漏斗分离开,分离的油层一般可以加入一些___________吸水,放置过夜。 (3)因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获萃取液的浓缩________(填“能”或“否”)直接使用图2装置进行。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________________点样,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层析结果),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