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 A.青霉 B.酵母菌 C.醋酸菌 D.毛霉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B.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C.果醋制作时液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菌膜 D.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仍具有发酵能力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B.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 C.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D.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20℃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果酒变酸可能是乳酸菌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 B.泡菜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只要温度适宜就可转化为化学致癌因子亚硝胺 C.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的原味 D.传统工艺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B.腐乳制作过程,应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为宜 C.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 D.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
6. 难度:简单 | |
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喜阴凉通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 B.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C.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D.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对人体有害应去除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l B.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D.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还常用于生产酸奶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 A. C.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的配方中都应该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不需要搅拌 C.灭菌时,锥形瓶需先加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再放入高压灭菌锅 D.倒平板时,需等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
10. 难度:简单 | |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⑤①②③④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C.
|
12. 难度:简单 | |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混入一部分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测量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某一时刻观察到电表读数为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①此时兴奋朝左侧单向传导; ②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 ③此时兴奋传到a、b之间; ④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 A.①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 B.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C.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或d D.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
1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基部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下列对甲、乙、丙的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向左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右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
17. 难度:简单 | |
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若顶芽所处浓度为b,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A.a B.b C.c D.d
|
18. 难度:中等 | |
某种野生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曲线 B.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D点 C.种群在B点时增长速率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D.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条件下,D点后种群密度一般不会出现衰退现象
|
19. 难度:中等 |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掌政镇黄河旅游度假村为打造黄河流域第一村,将其景观空间格局以成片的农田为基底,以村落、池塘等为斑块,以道路、林带、河流等为廊道,建造桑基鱼塘,市民对其交口称赞:将度假村打造成了全国美 丽乡村的样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群落物种高度相近,且组成比较简单,因此不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 B.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乡村绿地能调节当地气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20. 难度:中等 | |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A. ①③④ B. ①⑤ C. ② D. ③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固定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B.蜜蜂跳舞告诉同伴釆蜜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
24. 难度:简单 | |
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 A.C=20%B B.C=20%D C.C=20%(A+B+C+E) D.B=A+D+E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B.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26. 难度:简单 | |
下面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 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C.过量砍伐的森林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
27. 难度:中等 | |
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
28. 难度:简单 |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的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
2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 利用天敌控制虫害、鼠害等将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C. 池塘养鱼时引进外地鱼种一定能提高池塘群落的丰富度 D. 草本植物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的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增大
|
30. 难度:简单 |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村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的落叶被分解
|
31.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l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为________。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时应________,此时发酵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 (4)酵母菌大量繁殖时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醋酸菌将酒精转换为醋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重铬酸钾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________色。
|
32. 难度:中等 | |
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请回答有关问题: (1)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它与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2)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________左右。如果含量过高,会___。
|
33. 难度:中等 | |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_菌,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因此制作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 (2)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中,与亚硝酸盐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 (3)如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________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________对照。 (4)将制备的无色透明的泡菜样品处理液显色反应后,与上述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________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可以大体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大肠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 (1)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的过程有: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时需在________附近操作,其原因是________。 (3)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________,使其生长成单个的菌落,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要求无菌操作. (4)图中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
|
35.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概念图,完成图片下方的填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