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已知复数,则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2. 难度:中等 | |
设集合,,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 )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均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
5. 难度:中等 | |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若成等比数列,则( ) A. B. C.8 D. 6
|
6. 难度:中等 | |
已知圆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都在圆上,则的最小值为( ) A. B. 9 C. 1 D. 2
|
7. 难度:中等 | |
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平行的是 ( ) A.是平面内两条直线,且 B.内不共线的三点到的距离相等 C.都垂直于平面 D.是两条异面直线,,且
|
8. 难度:中等 | |
若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等差数列中,,,且,为其前项之和,则( ) A.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B.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C.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D.都小于零,都大于零
|
10.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函数的部分图象,则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B. C. D.
|
11. 难度:中等 | |
已知点为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使(为坐标原点),且,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A. B. C. D.
|
12. 难度:中等 | |
已知满足,记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则 ( ) A. 2 B.1 C. -1 D. -2
|
13. 难度:中等 | |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__ 个单位长度.
|
14. 难度:中等 | |
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 .
|
15. 难度:中等 | |
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中,以A为圆心,为半径画一弧,分别交AB,AC于D,E.若在△ABC这一平面区域内任丢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扇形ADE内的概率是__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已知F1、F2是椭圆=1(5<a<10)的两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设△F1BF2的面积为,则的最大值是
|
17. 难度:中等 | |
已知向量,,设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与单调递增区间.(2)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的面积为,求的值.
|
18. 难度:中等 | |||||||||||||||||||||||||||||||||||||
某大学高等数学老师这学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试验甲、乙两个大一新班(人数均为60人,入学数学平均分数和优秀率都相同;勤奋程度和自觉性都一样).现随机抽取甲、乙两班各20名的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得到茎叶图:
(Ⅰ)依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分高? (Ⅱ)现从甲班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低于80分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求成绩为86分的同学至少有一个被抽中的概率; (Ⅲ)学校规定:成绩不低于85分的为优秀,请填写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方式有关?”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参考公式:其中)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已知棱柱的底面是菱形,且面,,,为棱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 (Ⅰ)求证: 面; (Ⅱ)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求三棱锥的体积.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线段过y轴上一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两端点、到y轴的距离之差为. (Ⅰ)求出以y轴为对称轴,过、、三点的抛物线方程; (Ⅱ)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动弦,过、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求点的轨迹方程,并求出的值.
|
21. 难度:中等 | |
已知函数,其中为实数. (1)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恒成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的值并加以证明.
|
22. 难度:中等 | |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在Rt△ABC中,, BE平分∠ABC交AC于点E, 点D在AB上,. (Ⅰ)求证:AC是△BDE的外接圆的切线; (Ⅱ)若,求EC的长.
|
23. 难度:中等 | |
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已知椭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点为其左,右焦点,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Ⅰ)求直线和曲线C的普通方程; (Ⅱ)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和.
|
24. 难度:中等 | |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 (Ⅰ)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Ⅱ)若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