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济南市2011-2012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考物理
一、多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压轴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首先通过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B.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详细信息
2. 难度:压轴

 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3.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A.A一定受两个力作用

B.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A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压轴

 6ec8aac122bd4f6e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点的电场强度

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

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一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电场中某处不受电场力,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B.电荷在电场中某处不受电场力,则该处的电势一定为零

C.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D.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安培力,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详细信息
6.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线圈两端与电阻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在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S极朝下。在将磁铁的S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6ec8aac122bd4f6eA.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b,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B.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a,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C.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b,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D.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a,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详细信息
7.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A灯与B灯均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A.A灯变亮

B.B灯变亮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减小 

D.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如右图所示,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假设导弹仅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学

6ec8aac122bd4f6eA.导弹在C点的速度大于 6ec8aac122bd4f6e 

B.导弹在C点的速度等于 6ec8aac122bd4f6e

C.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6ec8aac122bd4f6e

D.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大于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应该是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0. 难度:压轴

 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他的动能减少了(F-mg)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上有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导轨的一端连接电阻R,其它电阻均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金属棒ab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则

6ec8aac122bd4f6e    A.随着ab运动速度的增大,其加速度也增大

    B.外力Fab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

    C.当ab做匀速运动时,外力F做功的功率等于电路中的电功率

D.无论ab做何种运动,它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两个6ec8aac122bd4f6e竖直圆弧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半径R相同,左侧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右侧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均可视为光滑。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金属小球AB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Ah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若使小球A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6ec8aac122bd4f6e

B.若使小球B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6ec8aac122bd4f6e

C.适当调整hA,可使A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D.适当调整hB,可使B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右图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图

(1)让一重物拉着一条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然后取纸带的一段进行研究。该同学测定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这一段的       ,并计算重物在这一段运动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2)该同学计算了多组动能的变化量,画出动能的变化量与下落的对应高度的关系图象,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图应是如下的    图。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额定电流约为0.3A)

B.电流表A (0~0.6A,内阻约为0.5Ω)

C.电压表V(0~6V,内阻约为5kΩ)

D.滑动变阻器R1 (0~10Ω, 2A )

E.滑动变阻器R2 (0~100Ω, 0.2A )

F.电源(6V,内阻不计)

G.开关及导线若干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      (填“R1”或“R2”)

(2)该同学设计了实验测量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流表的读数从零开始变化,记录多组电压表的读数U和电流表的读数I 。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3)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6ec8aac122bd4f6e(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3)斜面的倾斜角θ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垂直纸面向外,宽度为d的有界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自下边界的P点处以速度6ec8aac122bd4f6e沿与下边界成30o角的方向垂直射入磁场,恰能垂直于上边界射出,不计粒子重力,题中dmqv均为已知量。则

6ec8aac122bd4f6e(1)粒子带何种电荷

(2)磁场磁感应强度为多少

 

 

 

 

 

 

 

 

详细信息
17. 难度:压轴

 6ec8aac122bd4f6e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2kg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竖直弧形轨道相切。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自A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A点距离长木板上表面高度h=0.6m。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1s后,和木板以共同速度v =1m/s匀速运动,取g=10m/s2。求:

(1) 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2) 滑块沿弧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 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如图所示装置中,区域Ⅰ和Ⅲ中分别有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分别为E6ec8aac122bd4f6e;Ⅱ区域内有垂直向外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界O点正上方的M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经水平分界线OP上的A点与OP成60°角射入Ⅱ区域的磁场,并垂直竖直边界CD进入Ⅲ区域的匀强电场中。求:

(1)粒子在Ⅱ区域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OM间的距离

6ec8aac122bd4f6e(3)粒子从M点出发到第二次通过CD边界所经历的时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