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年高一期末考试物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地球的吸引力

C.地球对书的吸引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指(    )

A.运动物体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B.运动物体的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C.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D.运动物体各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汽车原来以大小为v的速度匀速度行驶,刹车时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t秒后其位移为(以汽车前进方向为正方向)(     )

A. 6ec8aac122bd4f6e   B. 6ec8aac122bd4f6e     C. 6ec8aac122bd4f6e    D. 无法确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比在月球上惯性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10N,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     )

A.10N,0N             B.10N,20N

C.10N,10N            D.20N,10N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了,只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只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以后,物体运动的速度会不断减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1N            B.3N            C.13N          D.0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为(   )

A. mgcosθ                B. mgtanθ

C. mg/cosθ               D. mg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力F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力F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4m/s2。当F1和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kg,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          B.20s末A、B相遇

C.20s末A、B相距最远                  D.40s末A、B相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用轻绳AO、BO系住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O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绳BO水平。当绳子的悬点A缓慢向右移动时,BO始终保持水平,关于绳子AO和BO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绳AO的拉力一直在减小         B. 绳AO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 绳BO的拉力一直在减小         D. 绳BO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m两个物块,现用力F推物块m,使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6ec8aac122bd4f6e                  

B.6ec8aac122bd4f6e           

C.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6ec8aac122bd4f6e,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6ec8aac122bd4f6e

D.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6ec8aac122bd4f6e,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仍为6ec8aac122bd4f6e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研究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保证两弹簧秤示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在小车的牵引下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物体质量m(kg)

物体的加速度a(m/s2

物体质量的倒数1/m(1/kg)

1

0.20

0.78

5.00

2

0.40

0.38

2.50

3

0.60

0.25

1.67

4

0.80

0.20

1.25

5

1.00

0.16

1.0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所示的坐标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a-1/m图象。

 

 

(2)由a-1/m图象,你得出的结论为                                   

(3)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个滑雪者,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下滑,山坡的倾角6ec8aac122bd4f6e=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质量为m=2kg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木块施F=20N的作用力,如图所示。木块运动4s后撤去力F直到木块停止运动(g=10说明: 6ec8aac122bd4f6e)。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有推力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2)撤去推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

(3)撤去推力F到停止运动过程中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4)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一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0N,用细线AC、BC和轻弹簧吊起,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弹簧原长为1.5cm, 劲度系数k=8000N/m, 细线AC长为4cm, ∠BAC=300,∠CBA=600,求细线AC、BC对小物体的拉力各是多少?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从A到B的长度为16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的放一个质量为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