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水流
|
2. 难度:简单 | |
双层公交车靠站后,没有下车的乘客,因下层坐满了乘客,驾驶员提醒上层的后面有空位,新上车的乘客走向上层的后方入座,此时车(包括乘客)的重心 ( ) A.向前上方移动 B.向后上方移动 C.向正上移动 D.不变
|
3. 难度:简单 |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三尺为1米,水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g取10m/s2)( ) A.100m/s B.140m/s C.200m/s D.2000m/s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第2s末物体回到原点 B.在第2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 C.在前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 D.在前6s内物体的位移为0m
|
5. 难度:简单 |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 = 5t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通过4m的位移所用时间为2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第3s内的位移是24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6. 难度:简单 |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如右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根弯曲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与车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N,方向沿杆斜向上. B.大小为4N,方向沿杆斜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
8. 难度:简单 | |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质量越大,越难使它滑动,所以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 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
9. 难度:简单 | |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2)(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
10. 难度:简单 | |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 ) A.4m/s B.4.5m/s C.5m/s D.5.5m/s
|
11. 难度:简单 | |
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D.0~2s内与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
12. 难度:简单 | |
武警战士进行体能训练,双手握住竖直竹竿攀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沿竹竿向上攀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他沿竹竿向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他沿竹竿向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捧力方向竖直向下 D.他停在空中时增大握杆力,所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增大
|
13. 难度:简单 | |
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C.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D.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
15. 难度:简单 | |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 大 C.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比 大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
16.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只有带铁夹的铁架台、弹簧、刻度尺、坐标纸,请问缺少的器材为____________,找到器材后,该同学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长度L,得到弹簧的伸长量x=L-L0,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 。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
17.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同学一起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甲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如下实验步骤: A.在桌面上放好长木板,在无滑轮的一端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到6V直流电源上。 B.将纸带固定的小车上,并使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用细线的一端拴住小车,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木板上的定滑轮挂上钩码,将小车放在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上。 D.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后再合上电键,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 E.纸带全部通过后打开电键,取下纸带,测量和分析纸带。 乙同学检查了甲同学拟定的实验步骤,发现有两处错误。请你代乙同学纠正甲同学的错误: 错误1: 。 错误2: 。 纠正错误后,两同学顺利得到了正确的纸带,如图所示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记数点,以A点为计时零点。 (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2)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小孩用向右80N的水平力推重为20ON的木箱,木箱不动;当小孩用向右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恰好能被推动,当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向右9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沿地面向右匀速前进。求: (1)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2)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3)小孩用向右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未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做匀减速运动(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从A开始运动到C停止所用的总时间t;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
20. 难度:简单 | |
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后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做变速直线运动,14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整个跳伞过程的v-t图像,试根据图像求: (1)第1s末运动员的加速度 (2)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
21. 难度:简单 | |
“25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25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杆子),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25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也为4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25米折返跑”的最好成绩为多少秒?(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