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B.空间站做匀速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C.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甲所示,在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此玻璃管迅速竖直倒置(如图乙所示),红蜡块R就沿玻璃管由管口A上升到管底B。若在将玻璃管竖直倒置、红蜡块从A端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水平移动(玻璃管的初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如图丙~丁所示),直至红蜡块上升到管底B的位置(如图中丁所示)。描出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如图戊所示,则红蜡块和玻璃管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B.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C.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D.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
3. 难度:简单 | |
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图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塑,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左边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 A.G B. C.G D.
|
4. 难度:简单 | |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P点相遇,则必须( ) A.A先抛出球 B.在P点A球速率小于B球速率 C.B先抛出两球 D.在P点A球速率大于B球速率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处于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与水平方向成15o角,AB直线与强场E互相垂直.在A点,以大小为vo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经时间t,小球下落一段距离过C点(图中未画出)时其速度大小仍为vo,在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零 B.电场力做的负功 C.小球机械能增加 D.C点可能位于AB直线的左方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AA′、BB′、CC′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0.5cm,其中BB′为零势面。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沿AA′方向以初动能EK自图中的p点进入电场,刚好从C′点离开电场。已知PA′=2cm,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通过零势面时的动能是1.25EK B.该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是0.5EK C.该粒子达到C′点时的动能是1.5EK D.该粒子达到C′点时的电势能是0.5EK
|
7. 难度:简单 | |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空间站在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现已测出其绕地球球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以上数据能够计算的物理量是( ) A.地球的平均密度 B.空间站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C.空间站绕行的线速度大小 D.空间站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
|
8.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站在观光电梯地板上,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了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5s~1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在15s~25s内,观光电梯停了下来,该同学处于平衡状态 C.在25s~35s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在t=35s时,电梯的速度为0
|
9. 难度:简单 | |
质量为50kg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在爬高3 m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不做功 B.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使其重力势能增加1500 J C.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重力势能的增加 D.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
|
10.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过O点的虚线MN与电场线垂直,两个相同的带负电的粒子P、Q分别从A、B两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开始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MN,且都能从MN左侧经过O点。设粒子P、Q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电势能分别为Ep1和Ep2,以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到达O点经过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粒子的重力不计,则( ) A.a1>a2 B.v1<v2 C.t1<t2 D.Ep1<Ep2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弧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圆弧槽的边缘A点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图中未画出),今让小球对着圆弧槽的圆心O以初速度作平抛运动,从抛出到击中槽面所用时间为(g为重力加速度)。则平抛的初速度可能是 。
|
12. 难度:简单 | |
一质量为m物块从粗糙圆弧轨道上顶端A点由静止滑下,圆轨道半径为R,滑至轨道末端B点后进入半径为的光滑圆轨道,此时速度大小为v,B点切线水平.则物块过B点后瞬间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B点之前的瞬间) 倍,物块由A滑向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
|
13. 难度:简单 | |
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则x1和x2的关系是 ;合外力从开始至t0时刻做的功是W1,从t0至2t0时刻做的功是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
14.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①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 . ②打点记时器打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5. 难度:简单 |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8V,灯泡L标有“3V 6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1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A,电动机的效率是 。
|
16. 难度:简单 |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边标称功率值为0.75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他们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2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U ==V =1.23V。他们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再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达到1.23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弱,继续缓慢地增加电压,当达到2.70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B.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2Ω) C.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0.6Ω) D.滑线变阻器R1(0-20Ω) E.滑线变阻器R2(0-50Ω) F.电源E(电动势4.0V,内阻不计) G.开关S和导线若干 请你根据实验要求,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分析: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出的方格纸内作出U—I图线,并从图线上分析该灯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____V;这一结果大于一开始的计算结果,原因是 。 (2)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他们实验时所选择的最佳电路和器材应为下面四个电路图中的图 ;电流表选择 (填A1或A2);滑线变阻器选择 (填R1或R2)。
|
1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斜面上AB段光滑,其它部分粗糙,且斜面足够长。一带有速度传感器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速度传感器上显示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取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θ多大? (2)小物块与斜面的粗糙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 (3)AB间的距离xAB等于多少?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其形状为半径R=0.8m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的圆弧,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用质量为m=0.2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物块飞离桌边缘D点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10m/s2,求: (1)BD间的水平距离; (2)判断m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半径为R=0.6m的两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B端、C端与光滑绝缘水平地面平滑连接。A端、D端之间放一绝缘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下方B、C之间的区域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5×105V/m。当传送带以6m/s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时,现将质量为m=4×10-3kg,带电量q=+1×10-8C的物块从传送带的右端由静止放上传送带。小物块运动第一次到A时刚好能沿半圆轨道滑下。不计小物块大小及传送带与半圆轨道间的距离,g取10m/s2,已知A、D端之间的距离为1.2m。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第1次经CD半圆形轨道到达D点时速度; (3)物块第几次经CD半圆形轨道到达D点时的速度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