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日本东北沿海遭遇大海啸,导致3月16号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核泄漏危机.根据你的认识,关于核反应和核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用核反应原料铀U可以衰变为氡Rn,要经过4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日本发生爆炸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原理,而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原理 C.核辐射中可能会有β射线,而β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失去的电子 D.核电站爆炸产生的尘埃中含有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用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加快它的衰变,降低辐射危害 |
2. 难度:中等 | |
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首次飞行,2011年3月9日,发现号完成了“绝唱”之旅,成功返回地球.服役27年的航天“功臣”由此退役.发现号服役成功执行39次太空飞行任务,13次往返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轨道5830圈,累计飞行2.38亿公里,总计搭载180人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对于航天飞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从地面发射的最大速度是7.9km/s B.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静止在地面时的向心加速度 C.在与空间站对接时,航天飞机在轨道Ⅱ和轨道Ⅰ运行,分别经过A点时速度相等 D.完成任务后从轨道Ⅰ经轨道Ⅱ返回地球时需要航天器先做减速运动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的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在A、B两点间取一正六边形路径abcdef,六边形的O与A、B的中点重合,其中ad连线与AB连线垂直.现将一α粒子沿该路径逆时针移动一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点和e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都相同 B.e点和f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都相等 C.粒子从b点经c点到d点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加再减小 D.粒子子从d点经ef到a点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 |
4. 难度:中等 | |
图为洗衣机脱水制动示意图.脱水桶的半径为20cm,正常工作时以每分钟1200转高速旋转.脱水后衣服可视为均匀地紧贴脱水桶壁上,且当衣服和桶的总质量为3kg时,测得从打开脱水桶盖到脱水桶静止,脱水桶共旋转了25圈.设脱水桶刹车盘的半径为6cm,则脱水桶制动过程中刹车带上的平均摩擦力的大小约为( ) A.15N B.100N C.200N D.50N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O点为振源,OP=s,t=0时刻O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向右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从t=0时刻开始描绘的P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频率为 B.这列波的波长为 C.t=0时刻,振源O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D.t=t2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
6. 难度:中等 | |
图中L是绕在铁心上的线圈,它与电阻R、R、电键和电池E可构成闭合回路.线圈上的箭头表示线圈中电流的正方向,当电流的流向与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同时,该电流为正,否则为负.电键K1和K2都处在断开状态.设在t=0时刻,接通电键K1,经过一段时间,在t=tl时刻,再接通电键K2,则能较正确地表示L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下面给出的四个图中的哪个图?( ) A. B. C. D. |
7. 难度:中等 | |
在倾角为θ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相等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一个垂直斜面向上,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宽度均为L,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在t=0时刻以速度v进入磁场,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经过时间t,线框ab边到达gg′与ff′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ab边刚越过ff′时,线框加速度的大小为3gsinθ B.t时刻线框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C.t时间内线框中产生的热量为 D.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为测量电动机转动角速度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在圆形卡纸的旁边垂直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按先后排序:______. ①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②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工作起来 ③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④关闭电动机,拆除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卡纸上留下的一段痕迹(如图乙所示),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代入数据,得出ω的测量值. (2)要得到角速度ω的测量值,还缺少一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它是______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 圆规 D.量角器 (3)写出ω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______ (4)为了避免在卡纸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点重叠,在电火花计时器与盘面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可以缓慢地将电火花计时器沿圆形卡纸半径方向向卡纸中心移动.则卡纸上打下的点的分布曲线不是一个圆,而是类似一种螺旋线,如图丙所示.这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为了测定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约为0.3Ω),配备的器材有: A.电流表A(量程为0.6A) B.电压表V(量程为1V,内阻为1.2kΩ) C.滑动变阻器R1(0~10Ω,1A) D.电阻箱R2(0~9999.9Ω) E.定值电阻R=2.5Ω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 ①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实验中将电压表量程扩大为2V,电阻箱R2的取值应为______kΩ; ③利用上述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多组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UV与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A,利用UV-IA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 |
10. 难度:中等 | |
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lm/s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m/s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s=50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a1=2.5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m/s.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s=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t=10s,之后公交车启动向前开去.(不计车长)求: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2大小是多少; (2)若小明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相距为R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正对着放置,s1、s2分别为M、N板上的小孔,s1、s2、O三点共线,它们的连线垂直M、N,且s2O=R.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D为收集板,板上各点到O点的距离以及板两端点的距离都为2R,板两端点的连线垂直M、N板.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经s1进入M、N间的电场后,通过s2进入磁场.粒子在s1处的速度和粒子所受的重力均不计. (1)当M、N间的电压为U时,求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υ; (2)若粒子恰好打在收集板D的中点上,求M、N间的电压值U; (3)当M、N间的电压不同时,粒子从s1到打在D上经历的时间t会不同,求t的最小值.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α=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l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受到沿光滑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F=10N.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B-t图象,时间t是从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刻起计的.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的距离s=5.1m,求: (1)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2)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t; (3)线框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
13. 难度:中等 | |
物理1-2模块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布朗运动表明了分子越小,分子运动越剧烈 B.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以知道,能源是不会减少的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制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不可行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短 B.关于核反应方程,X是,该核反应属于聚变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3)阳光烤暖了大地,地面辐射使地面附近的空气变热,形成暖气团升往高空.一大团暖空气上升过程中,边缘部分和外界空气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看成气团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在暧气团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
14. 难度:中等 | |
物理3-3模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变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而产生的 D.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圾终达到绝对零度 (2)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惫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缧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2>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