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中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止靠在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已知mA>mB,则物体B( ) A.只受一个重力 B.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 C.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一个 D.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弹力两个 |
3. 难度:中等 |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 ) A.25m/s2 B.5m/s2 C.10m/s2 D.15m/s2 |
4.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乒乓球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国球”的美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包揽了四个项目的全部冠军.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已知球台长L、网高h,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某高度处,以一定的垂直球网的水平速度发出,如图所示,球恰好在最高点时刚好越过球网.假设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设重力加速度为g)( ) A.球的初速度大小 B.发球时的高度 C.球从发出到第一次落在球台上的时间 D.球从发出到被对方运动员接住的时间 |
5. 难度:中等 | |
据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于2009年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卫星碰撞事件.碰撞发生的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490英里(约790公里),恰好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270英里(434公里),碰撞点所在高度的轨道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轨道(以下简称“碰撞轨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的碎片若受到大气层的阻力作用,轨道半径将变小,则有可能与国际空间站相碰撞 B.碰撞后的碎片若速度足够大,则将有可能与地球同步卫星相碰撞 C.要发射一颗到碰撞轨道运行的卫星,其发射速度要大于11.2km/s D.在碰撞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小 |
6. 难度:中等 | ||||||||||||||||
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停止运动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是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出的数据X、Y应是( )
A.X=40,Y=24 B.X=45,Y=24 C.X=50,Y=22 D.X=60,Y=22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水平电场线上的三点,c为a、b的中点,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ϕa=5V,ϕb=3V,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的电势一定为4 V B.a点处的场强Ea一定大于b点处的场强Eb C.正电荷从c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一定减少 D.负电荷在c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由c指向b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A.两球的动能相等 B.B球的加速度较大 C.A球受到的弹力较大 D.系统的机械能相等 |
9. 难度:中等 | |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不变,现将两极板间的距离适当增大,则( )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平行板电容器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减少 C.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增大 D.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所有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δ.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E=2πkδ(‐) B.E=2πkδ(‐) C.E=2πkδ(+) D.E=2πkδ(+) |
11. 难度:中等 | |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要验证的是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否等于动能的增加量.以下步骤仅是实验操作中的一部分,请将必要的步骤挑选出来,并且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填代号).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把它和交流电源连接起来 B.用天平称出重锤的质量 C.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D.用秒表测出重锤下落的时间 E.释放纸带 F.重复几次,得到3~5条符合要求的纸带 G.接通电源 (2)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测量出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距离h,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图中的______,就证明机械能是守恒的,图象的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
(3)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 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 ,代入数据解得△L= 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 |
13. 难度:中等 | |
一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如图(a)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如图(b)所示(g=10m/s2).求: (1)1秒末物块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 (2)物块质量m (3)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经过O点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M点,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
15. 难度:中等 |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空中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次经过赤道的正上空时,对应的经度为θ1(实际为西经157.5°),飞船绕地球转一圈后,又经过赤道的正上空,此时对应的经度为θ2(实际为西经180°).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求飞船运行的圆周轨道离地面高度h的表达式.(用θ1、θ2、T、g和R表示).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绝缘粗糙的轨道AB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绝缘光滑轨道BC平滑连接,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0.40m.在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线与轨道所在的平面平行,电场强度E=1.0×104N/C.现有一电荷量q=+1.0×10-4C,质量m=0.10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带电体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然后落至水平轨道上的D点.取g=10m/s2.试求: (1)带电体在圆形轨道C点的速度大小. (2)D点到B点的距离xDB. (3)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4)带电体在从P开始运动到落至D点的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