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校中学生参加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的活动,他们提出了下列四个设想方案.从理论上讲可行的是( ) A.制作一个装置从海水中吸收内能全部用来做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B.制作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 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D.在房屋顶上装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 |
2. 难度:中等 | |
夏天,如果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曝晒,车胎极易爆裂,关于这一现象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车胎爆裂,是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斥力急剧增大的结果 B.在爆裂前受曝晒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增大 C.在爆裂前受曝晒的过程中,气体吸热,但内能不变 D.在车胎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增大 |
3. 难度:中等 | |
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内匀速转动过程中,线框输出的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B.2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C.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6V,频率为4Hz D.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6V,周期为4s |
4.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表格是某地区1~7月份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7月份与1月份相比较,正确的是( )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 B.7月份的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了 C.7月份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增多了 D.7月份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减少了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交变电压u=220sin314t(V),副线圈接有一电流表和阻值为22Ω的负载电阻R,测得电流表的示数为( ) A.sin314t(A) B.10sin314tA C.1A D.10A |
7. 难度:中等 | |
小车AB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端粘有橡皮泥,AB车质量为M,长为L,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与C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物体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B.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 C.如果AB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D.如果AB车内表面不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不守恒 |
8. 难度:中等 | |
为了减少输电线路中电力损失,发电厂发出的电通常是经过变电站升压后通过远距离输送,再经变电站将高压变为低压.某变电站将电压U=1100sin100πtV的交流电降为220V供居民小区用电,则变电站变压器( )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 B.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是50Hz C.原线圈的导线比副线圈的要粗 D.输入原线圈的电流等于居民小区各用电器电流的总和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 B.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 C.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 D.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 |
10.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M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可能为( ) A.2 B.4 C.6 D.8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 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 A. B. C. D.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E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钨的逸出功为4.5eV,现分别用能量不同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也已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图中电子能到达金属网的是( ) A. B. C. D. |
14. 难度:中等 | |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
15. 难度:中等 | |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了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的运动.如图所示的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颗花粉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情况.从实验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B.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C.布朗运动说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说明了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C.放在C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D.放在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
17. 难度:中等 | |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半径为r,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 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 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 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 |
18. 难度:中等 | |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B.用浅盘装入约2cm深的水. C.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D.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 E.用公式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全,请指出:(1)______(2)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______.如能,请写出表达式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至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M=6Kg的平板小车,车上的质量为m=1.96Kg的木块,木块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车与木块一起以V=2m/s的速度向右行驶.一颗质量m=0.04Kg的子弹水平速度v=98m/s,在很短的时间内击中木块,并留在木块中(g=10m/s2) (1)如果木块刚好不从平板车上掉下来,小车L多长? (2)如果木块刚好不从车上掉下来,从子弹击中木块开始经过1.5s木块的位移是多少?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B上,另一端与滑块C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5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h=1.8m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向前运动,经一段时间,滑块C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后从桌面边缘飞出.已知mA=1kg,mB=2kg,mC=3kg,g=10m/s2,求: (1)滑块A与滑块B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 (2)被压缩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滑块C落地点与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