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和加速度一定都在不断地改变 B.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不变 C.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可能沿直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其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 B.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s仅由初速度v决定,v越大,s越大 D.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t由初速度v决定,v越大,t越大 |
4. 难度:中等 | |
如果在北京和广州各放一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这两个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线速度 B.向心力 C.加速度 D.周期 |
5. 难度:中等 | |
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已知拉绳的速度v保持不变,则船速( )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
6. 难度:中等 | |
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2,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1(且v2>v1),如果船速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 ( ) A.可能的最短渡河时间为d/v2 B.只有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渡河时间最短 C.可能的最短渡河位移为d D.船到对岸的时间是任意的 |
7. 难度:中等 | |
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之比为2:1,若它们的水平射程相等,则它们抛出点离地面高度之比为( ) A.1:2 B.1: C.1:4 D.4:1 |
8.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物体的质量和它的转动半径均为乙物体的一半,当甲物体转过60°时,乙物体只转过45°,则甲、乙两物体所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 ) A.9:64 B.2:3 C.4:9 D.9:16 |
9. 难度:中等 | |
一个物体以速度v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v,不计空气的阻力,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 A. B. C. D. |
10.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条绳子系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变为,则两位置处绳子所受的张力之差是( ) A.6mg B.5mg C.4mg D.2mg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皮带转动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直径的3倍,A是大轮边缘上一点,B是小轮边缘上一点,C是大轮上一点,C到圆心O1的距离等于小轮半径.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vA:vB:vC= 角速度之比ωA:ωB:ωC=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aC= . |
12.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要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 ;将木板校准到 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让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 由静止开始释放;在白纸上记录 ,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
13.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 s,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m/s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 m/s,小球从抛出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 s. (取g=10m/s2) |
14. 难度:中等 | |
在1125m的高空有一驾飞机以50m/s的速度水平飞行(g取10m/s2)求: (1)从飞机上掉下的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地? (2)物体从掉下到落地,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多大? (3)从掉下开始5s末物体的速度.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0.2m的光滑1/4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m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m/s,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g=10m/s2),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向心加速度 (2)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点到C的水平距离; (3)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圆锥摆实验中,已知小球质量为0.1kg,摆长l=50cm,摆角a=37°.试求: (1)小球受到摆线的拉力; (2)小球的线速度大小υ; (3)若小球在运动中,细绳突然断开,小球将落向地面,已知悬点O离地面的高为0.8m,则小球落地点到悬点O的水平距离多大?(sin37°=0.6,cos3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