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温哥华冬奥运动会上我国冰上运动健儿表现出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如图(甲)所示,滑雪运动员由斜坡高速向下滑行,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由图象中AB段曲线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 ) A.做曲线运动 B.机械能守恒 C.所受的合力不断增大 D.平均速度 |
2. 难度:中等 | |
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t= B.t= C.t= D.t= |
3. 难度:中等 | |
2009年被确定为国际天文年,以此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400周年.从伽利略的“窥天”创举,到20世纪发射太空望远镜--天文卫星,天文学发生了巨大飞跃.2009年5月14日,欧洲航天局又发射了两颗天文卫星,它们飞往距离地球约160万千米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图中L2).L2点处在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外侧,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卫星在该点能与地球同步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且时刻保持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不受太阳的干扰而进行天文观测.不考虑其它星球影响,下列关于工作在L2点的天文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大 B.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小 C.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相等 D.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 |
4. 难度:中等 | |
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如图所示,在北京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 B.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D.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d→a |
5. 难度:中等 | |
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是用磁偏转技术实现的.电子束经过加速电场后,进入一圆形匀强磁场区,如图所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面,磁场区的中心为O,半径为r.当不加磁场时,电子束将通过O点而打到屏幕的中心M点.为了让电子束射到屏幕边缘P,需要加磁场,如果发现电视画面的幅度比正常的偏小,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 A.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弱,电子数减少 B.加速电场的电压过高,电子速率偏大 C.偏转线圈电流增大,偏转磁场增强 D.偏转线圈电流过小,偏转磁场减弱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M,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m,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则从释放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 ) A.在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m+M)g B.摆动过程中,支架对地面压力一直增大 C.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压力为(2m+M)g D.摆动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
7. 难度:中等 | |
x轴上有两点电荷Q1和Q2,Q1和Q2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1、x2.Q1和Q2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中曲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Q1的电荷量一定小于Q2的电荷量 B.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C.电势最低处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将一负点电荷从P点的左侧移至右侧,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块施加水平恒力F1、F2,当物块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A.F1=F2,且M1>M2 B.F1=F2,且M1<M2 C.F1>F2,且M1=M2 D.F1<F2,且M1=M2 |
9.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为了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A.按图示装置安装好实验器材; B.在质量为10克、20克、50克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克的钩码挂在细线P的下端; C.将质量为200克的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并用手按住; D.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E.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再打几条纸带. (1)在多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中,他选出了一条自认为满意的纸带,经测量和计算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①纸带上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间距为40.00cm; ②打下第N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20m/s 该同学将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细线对小车的拉力,计算出从打下第一个点到打下第N个点的过程中,细线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J,小车的动能增加量为______J.(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9.8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某些能够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帮助他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它的符号为“”,其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从正极流人时电阻比较小,而从负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大. (1)某课外兴趣小组想要描绘某种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因二极管外壳所印的标识模糊,为判断该二极管的正、负极,他们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其步骤是:将选择开关旋至合适倍率,进行欧姆调零,将黑表笔接触二极管的左端、红表笔接触右端时,指针偏角比较小.然后将红、黑表笔位置对调后再进行测量,指针偏角比较大,由此判断______(选填“左”、“右”)端为二极管的正极. (2)厂家提供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为了验证厂家提供的数据,该小组对加正向电压时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了描绘,可选用的器材有: A.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忽略不计 B.滑动变阻器R:0~20Ω C.电压表V-:量程5V、内阻约50kΩ D.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20kΩ E.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5Ω F.电流表mA:量程50mA、内阻约5Ω G.待测二极管D H.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电压表应选用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填序号字母). (3)为了达到测量目的,请在答题卡上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4)为了保护二极管,正向电流不要超过25mA,请你对本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BC和DEF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条光滑轨道,其中ABC的末端水平,DEF是半径为r=0.4m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F沿竖直方向,C、D可看作重合.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ABC上距C点高为H的地方由静止释放, (1)若要使小球经C处水平进入轨道DEF且能沿轨道运动,H至少要有多高? (2)若小球静止释放处离C点的高度h小于(1)中H的最小值,小球可击中与圆心等高的E点,求h.(取g=10m/s2)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θ,导轨间距为l,所在平面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阻值相同,质量均为m的相同金属杆放置在导轨上,甲金属杆处在磁场的上边界,甲、乙相距l.从静止释放两金属杆的同时,在金属杆甲上施加一个沿着导轨的外力,使甲金属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沿导轨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以a=gsinθ,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 (1)求每根金属杆的电阻R为多少? (2)从刚释放金属杆时开始计时,写出从计时开始到甲金属杆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并说明F的方向. (3)若从开始释放两杆到乙金属杆离开磁场,乙金属杆共产生热量Q,试求此过程中外力F对甲做的功.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t=0的一部分波形,此时P点的位移为y.则此后P点的振动图象是下列选项中的 ( ) A. B. C. D.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是它的一个截面,一单色细光束入射到P点,入射角为θ.=,求: (1)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角θ的最小值为多少? (2)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θ的范围如何?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B.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C.按照玻尔理论,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是ν,则其发光频率也是ν D.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 |
16. 难度:中等 | |
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接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体都以v=6m/s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运动,求: ①B、C碰撞刚结束时的瞬时速度; ②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A是否会有速度等于零的时刻?试通过定量分析,说明你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