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 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安培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突破了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 C.库仑发现了真空中点电荷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静电常数k的值 D.法拉第提出可以用电场线描绘电场的分布,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俯视)所示,完全相同的四个足球彼此相互接触叠放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每个足球的质量都是,不考虑转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下面每个球对地面的压力均为 B.下面的球不受地面给的摩擦力 C.下面每个球受地面给的摩擦力均为 D.上面球对下面每个球的压力均为
|
3. 难度:中等 | |
近两年来,“土耳其远程防空导弹防御系统”有意向以中国红旗-9作为土耳其下一代远程防空系统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持续轰动.在某次演习中,“敌方”导弹从远处发射,当其飞行到离地面达最大高度为h时,导弹速度为v1,我方即刻竖直向上以速度v2发射红旗-9进行拦截并获得成功,设敌方导弹和红旗-9在空中同一竖直面飞行时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且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开始拦截时,“敌方”导弹与红旗-9发射装置水平距离为s,则v1和v2的关系必须满足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质量M=3.0kg。质量m=1.0kg的铁块以水平速度=4.0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则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3.0J B.4.0J C.6.0J D.20J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水平放置,现将其与一个理想二极管D和一个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已知A和电源正极相连,理想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一带电小球沿板间中心线水平射入,打在B极板上的N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移动A板来改变两极板A、B间距(两极板仍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球带正电,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打在N的右侧 B.若小球带正电,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打在N的左侧 C.若小球带负电,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N的右侧 D.若小球带负电,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N的左侧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减小到最小为.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甲在B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B.点电荷乙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 D.点电荷乙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B点的电势能
|
8.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为两有界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三角形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三角形外的磁场(足够大)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把粒子源放在顶点A处,它将沿∠A的角平分线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0的带电粒子(粒子重力不计)。若从A射出的粒子 ①带负电,,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1 ②带负电,,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2 ③带正电,,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3 ④带正电,,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 t3< t2= t4 B.t1< t2< t4 < t3 C.t1< t2< t3< t4 D.t1< t3< t2< t4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将原线圈接到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连接电阻R0、R1和R2。电路中分别接了理想交流电压表V1、V2和理想交流电流表A1、A2,导线电阻不计,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 A.V1、V2示数变小,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 B.A1、A2示数变大,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 C.A1示数不变、A2示数变大,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 D.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
|
10. 难度:中等 | |
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如图甲所示是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在加速带电粒子时,两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忽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粒子加速次数越多,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一定越大 B.若增大磁感应强度,为保证该粒子每次进人电场均被加速,应增大高频电源交流电的频率 C.不同粒子在两D型盒中运动时间可能不相同 D.不同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都相同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光滑导轨倾斜放置,与水平地面成一定夹角,上端接一电容器.导轨上有一导体棒平行地面放置,导体棒离地面的有足够的高度,匀强磁场与两导轨所决定的平面垂直,开始时电容器不带电。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整个电路电阻不计,则 A.导体棒先做加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 B.导体棒先做加速运动,后作减速运动 C.导体棒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导体棒下落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
12. 难度:中等 |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某种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G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示数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0.7eV B.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eV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当电压表示数大于0.7V时,如果把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电流表可能会有示数
|
13. 难度:中等 | |||||||||||||
(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 =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线; ③由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4. 难度:中等 | |
(12分) 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A.电流表(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Ω) B.电流表(量程20mA,内阻=30Ω) 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为3000Ω) D.定值电阻=100Ω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Ω,额定电流为1.0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Ω,额定电流为0.5A G.电源,电动势=4V(内阻不计) H.电键及导线若干 (1)为了使电表调节范围较大,测量准确,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从所给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器材前对应的序号字母填写); (2)根据你选择的实验器材,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的最佳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元件符号; (3)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8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轨道最低点与一条水平轨道相连,轨道都是光滑的.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的带正电的小球,为使小球刚好在圆轨道内做圆周运动,求释放点A距圆轨道最低点B的距离.已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倍.
|
16. 难度:中等 | |
(9分)如图所示,笔直公路上有甲、乙两汽车一前一后相距6m,分别以速度10m/s和12m/s向同一方向行驶,当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时,立即也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两车相撞,乙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
17. 难度:中等 | |
(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开始时长木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视为质点)以相对地面的初速度从长木板的中点沿长木板向下滑动,同时长木板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始终作速度为的匀速运动(已知),小铁块最终跟长木板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已知小铁块与木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tan),试求: (1)小铁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2)长木板至少多长?
|
18. 难度:困难 | |
(15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倾角=30°的足够长的绝缘斜面,在斜面上P点的上方是光滑的,P点下方粗糙,整个斜面体处在一个交变的电磁场中,电、磁场的变化规律如图乙和丙所示,磁场方向以垂直纸面向外为正,而电场的方向以竖直向下为正,其中,,现有一个可视为质点、带负电的小物块(其质量为、带电量大小为),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斜面下滑,在t=3t0时刻刚好到达斜面上的P点,在以后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开始,物块运动的速率保持不变.若已知斜面粗糙部分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素为,求: (1)小球在t0时刻的速度及AP的长度;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