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人站在电梯中,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一定大小相等 C.两个不同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由F=ma可知:当F=0时a=0,即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
2. 难度:简单 | |
从同一高度同时以20m/s的速度抛出两小球,一球竖直上抛,另一球竖直下抛。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 A.3s B.4s C.5s D.6s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内壁及碗口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口保持水平。A球、C球与 B球分别用两根轻质细线连接。当系统保持静止时,B球对碗壁刚好无压力,图中=30°,则 A球和C球的质量之比为 A.1:2 B. 2 :1 C.1: D. :1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s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见表)
根据以上资料,通过计算判断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时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
6.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
7.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 则物体在t=0至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A.18m B.54m C.72m D.198m
|
8. 难度:简单 | |
蹦床是一项体育运动,运动员利用弹性较大的水平钢丝网,上下弹跳,下列关于运动员上下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都处于失重状态 B.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C.运动员与蹦床刚接触的瞬间,是其下落过程中速度最大的时刻 D.从与蹦床接触到向下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做先加速后减速的变速运动
|
9. 难度:中等 | |
电梯的顶部挂有一个弹簧秤,秤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电梯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运动,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变为8N,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
10. 难度:中等 | |
一个物体在三个共点力 F1、F2、F3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F1、F2不变,不改变F3的大小,只将F3的方向顺时针转过60°。对于物体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3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B.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C.物体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物体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与轻质弹簧Ⅰ和水平轻绳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当剪断Ⅱ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a应是 A.大小a=g B.大小a=g tan C.方向水平向左 D.方向竖直向下
|
12. 难度:中等 | |
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F1、F2后受摩擦力的作用减速到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和F2大小相等 B.F1和F2对A、B做功之比为2:1 C.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D.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1:2
|
13. 难度:简单 |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 (2)在实验中,其中的三个步骤: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②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合力F. ③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 ①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时先 (填“挂”或“不挂”) 钩码, (填“安装”或“不安装”)纸带。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 直到 ,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5. 难度:中等 | |
(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2.0k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大小F=2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力拉动木块,当木块运动到x=10m时撤去力F。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sin37° =0.6,cos37°=0.8。g取10m/s2。求: (1)撤去力F时木块速度的大小; (2)撤去力F后木块运动的时间。
|
16. 难度:中等 | |
(12分)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
17. 难度:中等 | |
(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冲上木板,已知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若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能保持静止不动,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长木板的质量M=0.2kg,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滑块的质量也为0.2kg。滑块以v0=1.2m/s的速度滑上长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4.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g=10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