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
2. 难度:中等 | |
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A.Ff保持不变,FN逐渐增大 B.Ff逐渐增大,FN保持不变 C.Ff逐渐减小,FN保持不变 D.Ff保持不变,FN逐渐减小
|
3. 难度:简单 | |
在空中某一高度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得到其运动的轨迹方程为y=ax2(a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得 A.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B.物体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D.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
4. 难度:中等 | |
我国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并于12月14日21时11分实现卫星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的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则“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km/s B.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km的环月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及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C.若已知“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质量、半径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使其加速
|
5. 难度:困难 | |
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5∶1,原线圈接入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各元件正常工作,一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副线圈上,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5∶1 B.电压表的读数约为44V C.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 Ω,则1 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2904 J D.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则两电表读数均增大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虚线AB和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点,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N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B.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C.在虚线AB上O点的场强最大 D.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O处的电势能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