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5•德阳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C与Q成正比,与V成反比 B.由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可知,F的方向与B的方向一定相同 C.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Q=I2Rt,是由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的 D.带电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成正比
|
2. 难度:中等 | |
(2014•洛阳二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表达式中属于比值法定义式的是( ) A.导体的电阻R=ρ B.加速度a= C.电场强度E=k D.电容器的电容C=
|
3. 难度:中等 | |
(2014•南昌三模)两个相同的电容器A和B如图连接,它们的极板均水平放置,当它们都带有一定电荷并处于静电平衡时,电容器A中的一带电粒子恰好静止,现将电容器B的两极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两极板错开,移动后两极板仍然处于水平位置,且两极板的间距不变,这时带电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电场的边缘效应,则( ) A.电容器A的电压增加,带电粒子加速向上运动 B.电容器A的带电量增加原来的2倍 C.电容器B的正对面积减少到原来的 D.电容器B间的电场强度保持不变
|
4. 难度:中等 | |
(2014•惠州模拟)连接在电池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则( ) A.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 C.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的电容C不变
|
5. 难度:中等 | |
(2014•泰安二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表达式中,属于比值法定义式的是( ) A.导体的电阻 B.加速度 C.电场强度 D.电容器的电容
|
6. 难度:中等 | |
(2014•海淀区模拟)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接.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这一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形成电流曲线1的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逐渐减小 B.在形成电流曲线2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逐渐减小 C.曲线1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曲线2与横轴所围面积 D.S接1端,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能大于电源电动势E
|
7. 难度:中等 | |
(2014•韶关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则( ) A.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将增大 B.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 C.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将减少 D.液滴将向上运动
|
8. 难度:中等 | |
(2014•眉山模拟)如图所示,一个电容为C,电量为Q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两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两板间O点.现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M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延圆弧向下摆动60度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 A.电容器的左极板带负电 B.绳子的最大拉力为2mg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D.如果让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半,小球仍从M点有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仍为0
|
9. 难度:中等 | |
(2014•嘉兴二模)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莱顿瓶放电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波.如图所示,莱顿瓶A、B的内、外壁所粘银箔与两根金属棒相连接,分别构成一个矩形线框.当图中莱顿瓶A被充电达一定值后’金属球a、b间会出现火花放电,这时移动连接莱顿瓶B的矩形线框上带有氖管的金属滑杆至某一位置时可使氖管闪光.则( ) A.莱顿瓶其实是电容器 B.菜顿瓶A放电时a、b间存在恒定定电场 C.氖管闪光是由于矩形线框中产生了电动势 D.产生的电磁波可能是纵波且频率取决于装置本身
|
10. 难度:中等 | |
(2014•岳阳模拟)如图所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外壳接地.闭合电键S时,带负电的油滴恰好静止于电容器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B.若将A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若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P点电势将升高 D.若断开电键S,再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