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攀岩运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与心理素质的运动形式,户外攀岩运动更加刺激与惊险。如图所示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与运动线路图,该攀岩爱好者从起点A到B,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攀岩爱好者所走的位移 B.攀岩爱好者所走路程要比自起点到终点的位移大 C.由起点到终点攀岩爱好者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D.线路总长度与攀岩爱好者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
|
2. 难度:简单 | |
2014年11月1日,郎溪县城区试用高清公路监控摄像头,可抓拍不系安全带驾驶,超速等违规、违法行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同一辆车,速度越大停下来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C.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能判断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C.小球在位置2的速度为 D.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两段等长细线串接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悬挂于O点.现在两个小球上分别加上水平方向的外力,其中作用在b球上的力大小为F、作用在a球上的力大小为2F,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哪幅图( )
|
5.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身高1.7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7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10m/s2)( ) A.4m/s B.6m/s C.7m/s D.8m/s
|
6. 难度:中等 | |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t2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1~t2的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最大 C.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D.t2~t3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
7. 难度:简单 | |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司机发现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 A.8.33m B.7m C.3.33m D.3m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某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外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则 A.FN=0 B.0<FN<F C.F<FN<2F D.FN>2F
|
12. 难度:中等 |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B.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 C.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 D.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
|
13.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 )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且不能太短。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
14.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观察沙堆的形成过程发现:由漏斗落下的细沙总是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圆锥体,继续下落时,细沙沿圆锥体表面下滑,当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达到一定角度时,细沙不再下滑,如图所示。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小组得出结论:沙堆的形成与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关。该小组只用一把皮卷尺就测定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该小组必须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2)动摩擦因数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拖动后面的纸带,小车的加速度可由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某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6. 难度:简单 | |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g=10m/s2)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 (4)物体从A点出发到再次回到A点运动的总时间t。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方形木箱质量为M,其内用两轻绳将一质量m=1.0kg的小球悬挂于P、Q两点,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水平传送带AB长l=24m,以v=12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木箱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µ=0.6,(g=10m/s2)求: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