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在200米决赛中,飞人博尔特以19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米指位移

B. 19秒79为时间间隔

C. 博尔特撞线时可以看成质点

D. 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加速度最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它看作质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下电器设备在工作时,没有利用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 变压器    B. 电磁炉    C. 日光灯内的镇流器    D. 电动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4:1,原线圈两端连接光滑导轨,副线圈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当直导线AB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匀速地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A1的读数是12毫安,那么电流表A2的读数是(    )

A. 0    B. 3毫安    C. 48毫安    D. R值大小有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R1的阻值和电内阻r相等.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   )

A. 电压表读数增大

B. 电流表读数减小

C. 电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D. 质点P将向上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它们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 5N、7N、8N    B. 2N、3N、5N    C. 1N、5N、10N    D. 1N、10N、10N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用倾角为300的光滑木板AB托住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轻质弹簧系住,当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恰好水平,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D.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B. 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

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L1和L2是输电线,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测输电功率.若已知甲的两线圈匝数比为50:1,乙的两线圈匝数比为1:20,并且已知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5A,则(  )

A. 甲是电压互感器,乙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线的输送功率为1.21×107W

B. 乙是电压互感器,甲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线的输送功率为1.21×107W

C. 甲是电压互感器,乙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线的输送功率为1.1×106W

D. 乙是电压互感器,甲是电流互感器,输电线的输送功率为1.1×106W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同学分别用毫米刻度尺、10分度游标卡尺、50分度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同一个物体的宽度,分别得到如下数据,其中读数肯定错误的是(   )

A. 20.0mm    B. 19.9mm    C. 20.05mm    D. 19.99mm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图是磁报警装置中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R2是定值电阻,RB是磁敏传感器,它的电阻随磁体的出现而减小,cd接报警器.电路闭合后,当传感器RB所在处出现磁体时,则电流表的电流Icd两端的电压U将(  )

A. I变大,U变小    B. I变小,U变大    C. I变大,U变大    D. I变小,U变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P为其中的一个定点,将电键K闭合,电路稳定后将A板向下缓缓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极板间场强变小

B. 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

C. P点电势升高

D. A点电势升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已知磁敏电阻在无磁场时电阻很小,有磁场时电阻变大,并且磁场越强阻值越大.为探测磁场的有无,利用磁敏电阻作为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不变,在无磁场时调节变阻器R使小灯泡L正常发光,若探测装置从无磁场区进入磁场区,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 磁敏电阻两端电压变小

C. 小灯泡L变亮甚至烧毁

D.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水平抛出的小球, 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秒末的总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初速度的大小可表示为(    )

A.     B.

C.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原子及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

B. 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原子核的半衰期不变

C. 原子核发生一次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甲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直线.电子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出发,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ABA运动到B点,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关于AB两点的电场强度EAEB和电势φAφB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p点平行直线MN射出的ab两个带电粒子,它们从射出第一次到直线MN所用的时间相等,到达MN时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分别为60°和90°,不计重力,则两粒子速度之比va:vb为(  )

A. 2:1    B. 3:2    C. 4:3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如图甲所示,一个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线圈内磁通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 t2时刻ab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C. t3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

D. t4t5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由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②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 _________

③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0H0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以下表达式: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④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E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EP,增加下落高度后,则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平台上固定有光滑的半圆轨道,轨道半径R=0.6m。平台上静止着两个滑块ABmA=0.1kg,mB=0.2kg,两滑块间夹有少量炸药,平台右侧有一带挡板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质量为M=0.3kg,车面与平台的台面等高,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Q点之间是粗糙的,滑块BPQ之间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Q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点燃炸药后,AB分离瞬间A滑块获得向左的速度vA=m/s,而滑块B则冲向小车。两滑块都可以看作质点,炸药的质量忽略不计,爆炸的时间极短,爆炸后两个物块的速度方向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g=10m/s2。求:

(1)滑块A在半圆轨道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

(2)若L=0.8m,滑块B滑上小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要使滑块B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之间的距离L应在什么范围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