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 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
2.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的斜面体,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则测力计的示数一定满足( ) A. FN=(M+m)g B. FN=Mg C. FN>(M+m)g D. FN<(M+m)g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第一次水平恒力F1作用在A上,第二次水平恒力F2作用在B上.已知两次水平恒力作用时,A、B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则(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F1>2F2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轻杆AB可绕固定轴O转动,A端用弹簧连在小车底板上,B端用细绳拴一小球,车静止时,AB杆保持水平,当小车向左运动时,小球偏离竖直方向且保持偏角不变,则( ) A. 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AB杆将会倾斜 C. 绳的张力减小 D. 弹簧的弹力不变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B. 小球受到半球形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 小球受到半球形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 D. 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甲所示,在原来静止的升降机的水平底板上,有一物体与压缩的弹簧作用而静止,现升降机在竖直方向做如图乙所示的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物体可能被弹簧推动的时间段是( ) A. 0~t1 B. t1~t2 C. t2~t4 D. t5~t6
|
7. 难度:简单 | |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8. 难度:中等 | |
(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 物体的质量为2 kg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
9. 难度:简单 | |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 B. 它的得出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D. 它揭示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10. 难度:中等 | |
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已知小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C.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 D.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夹角θ<90°,现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θ>90°,且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 绳OA的拉力一直增大 C.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 D. 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 D. 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
13. 难度:中等 | |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 (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的图像。 (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像。他们得到图像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TOA、FTOB和F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何斐娜蹦床比赛,已知何斐娜的体重为49 kg,设她从3.2 m高处自由下落后与蹦床的作用时间为1.2 s.离开蹦床后上升的高度为5 m,试求她对蹦床的平均作用力(g取10 m/s2).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体上,要使物块与斜面体一起相对静止地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加速度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已知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物块与斜面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它们间的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
17. 难度:中等 | |
请看下图,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 (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 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