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C.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D. 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
2. 难度:中等 | |
一根弹簧的下端挂一重物,上端用手牵引使重物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手突然停止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止.在此过程中,重物的加速度的数值将(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再减小
|
3. 难度:简单 | |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指( ) A. 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B. 物体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C. 物体加速度大小或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D. 物体位移大小或位移方向发生了变化
|
4. 难度:简单 | |
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使飞行器恰恰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经时间t后,将动力的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g B. 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 C. 减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 D. 减速飞行时间2t后速度为零
|
5. 难度:困难 | |
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块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块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 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 B. 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 C. 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 D. 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长为L的粗糙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现缓慢抬高A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木板对物块做功大于物块机械能的增量 B. 整个过程支持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C. 整个过程木板对物块做功为零 D. 整个过程支持力对物块做功为mgLsinα
|
7. 难度:简单 | |
提高物体(例如汽车)运动速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小阻力因数(设阻力与物体运动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是阻力因数).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0时,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m,如果要使物体运动的速率增大到2vm,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 A.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2P0 B.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 C.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4P0 D.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开始竖直向上反弹,从开始反弹至小球到达最高点,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A. 速度一直变小直到零 B. 速度先变大,然后变小直到为零 C. 加速度一直变小,方向向上 D.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
9. 难度:中等 | |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还有3s绿灯就要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
10.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可能是( ) A. a=μg B. a= C. a= D. a=﹣
|
11. 难度:中等 | |
滑雪者从山上M处以水平速度飞出,经t0时间落在山坡上N处时速度方向刚好沿斜坡向下,接着从N沿直线自由滑下,又经 t0时间到达坡上的P处.斜坡NP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则从M到P的过程中水平、竖直两方向的分速度Vx、Vy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
12. 难度:困难 | |
有一系列斜面,倾角各不相同,它们的底端相同,都是O点,如图所示.有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这些斜面上的A、B、C、D…各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速率相同,则A、 B. C. D…各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B.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速率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 C.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时间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同一直面内的圆周上 B. 若各斜面与这些滑块间有相同的摩擦因数,滑到达O点的过程中,各滑块损失的机械能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线上
|
13. 难度:中等 | |
(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 SB=126.5mm SD=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 ②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用SA、SB、SC、SD和f表示)
|
14. 难度:中等 | |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 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如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 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打C点时木块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m/s,处理纸带数据,得木块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木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3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 m乙,μ甲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风洞实验室中能模拟产生恒定向右的风力.质量m=100g的小球穿在长L=1.2m的直杆上并置于实验室中,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当杆竖直固定放置时,小球恰好能匀速下滑.保持风力不变,改变固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将小球从O点静止释放.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当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大小; (2)改变杆与竖直线的夹角θ,使球下滑过程中与杆之间的摩擦力为0,求此时θ的正切值.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足够长的浅色长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传送带上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1kg的煤块(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及煤块与平板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均为μ1=0.1.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及平板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向右加速度a=3m/s2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1.5m/s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随后,在平稳滑上右端平板上的同时,在平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17N,F作用了0.5s时煤块与平板速度恰相等,此时刻撤去F.最终煤块没有从平板上滑下,已知平板质量M=4kg,(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 (2)有F作用期间平板的加速度大小; (3)平板上表面至少多长(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7.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甲为某一简谐波在t=1.0s时刻的图象,乙为甲图中C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B点的运动方向向左 B. 波速v=4 m/s C. 要使该波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则要求障碍物的尺寸远大于4 m D. 该波与另一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 Hz
|
18. 难度:中等 | |
两束平行的、同频率的红色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始终不改变传播方向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OP=R.求: ①玻璃材料对该红光的折射率; ②光从A点到达P点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