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本身 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 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D.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
2. 难度:简单 | |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静电场的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较疏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一定越来越小 C.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 D. 电场线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
4. 难度:简单 | |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否能忽略不计 B.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C.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D.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仅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B.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与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 C. 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放入电场中的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 D. 在一个以点电荷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
6. 难度:中等 | |
已知真空中两点电荷Q与q的作用力为F,现使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3倍,并把它们之间的距离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 ) A. F B. 9F C. 27F D. 81F
|
7. 难度:简单 | |
对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公式为比值定义式,故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B. 同一个电场中a点和b点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 C. 公式中d是指a点和b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D. 公式中的d是a、b两个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 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 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 C. 若用导线连接A,B左右两端点,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 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都闭合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先接通电键S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量Q、电容C、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是( ) A. Q变小,C不变,U不变 B. Q变小,C变小,U不变 C. Q不变,C变小,U变大 D. Q不变,C变小,U变小
|
10. 难度:简单 | |
电子平行于电场的方向飞入匀强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加速,在加速过程中电子的( ) A. 速度变化 B. 加速度变化 C. 动能不变 D. 电势能增加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质子、氘核和α粒子都沿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中线OO′方向垂直于电场线射入板间的匀强电场,射出后都打在同一个与OO′垂直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上出现亮点.若它们是由同一个电场从静止加速后射入此偏转电场的,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个 B. 1个 C. 2个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12. 难度:简单 | |
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 ) A. 极板X、Y带正电 B. 极板X、Y′带正电 C. 极板X′、Y带正电 D. 极板X′、Y′带正电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一个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一个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AB中心O点的距离为R.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A. 导体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B. 导体A端电势低于B端电势 C. 导体中心O点的场强为0 D. 枕形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感应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
|
14. 难度:中等 | |
某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从C向D运动,其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判定( ) A. 此粒子一定带正电 B. 此粒子在C处的加速度大于在D处的加速度 C. 此粒子在C处的电势能大于在D处的电势能 D. 此粒子在C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虚线1、2、3为等势线.已知a、b两个带等量电荷的电粒子从等势线2上的O点以相同的初速度飞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MN=NQ,则( ) A.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 a加速度减小,b加速度增大 C. MN两点的电势差等于NQ两点的电势差 D. a粒子到达等势线3的动能变化量比b粒子到达等势线1的动能变化量小
|
16. 难度:简单 | |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大
|
17. 难度:中等 | |
为观察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将一个大的导体安放在绝缘支架上,并使导体带上负电荷,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小验电球P 接触导体上的各点,再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通过验电器金箔片的张角判断各点的带电情况.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P 接触导体上的A 点,再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箔片张角较小; ②用P 接触导体上的B 点,再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箔片张角较大: ③用P 与导体的尖端C 点接触,再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箔张角最大.由此可以确定: (1)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_____;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_____(选填“密集”或”稀疏”) (2)比较导体外A、B、C 三点附近电场强度的大小,其中电场强度最大的是_____点附近;电场强度最小的是_____点附近.(选填“A”、“B”或“C”)
|
18. 难度:简单 | |
(1)如图所示,可以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B.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C.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 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大,说明F与Q成反比 (2)上述完成该实验的方法是 A.假设法 B.微元法 C.控制变量法
|
19. 难度:简单 | |
作图题: (1)试画出下面图1中负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画出图2中的A点的电场方向以及放在B点的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
|
20. 难度:简单 | |
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一电荷量q=+3.0×10-8C的点电荷在电场中,在A点时所受电场力F1=9.0×10-6N,在B点时所受电场力为F2=6.0×10-6N,求: (1)A.B两点的电场强度EA,EB的大小; (2)把A点的电荷移去后该点的电场强度时多少?
|
21. 难度:中等 | |
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J的功,再从B移到C,静电力做了1.2×10﹣5J的功.则 (1)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 (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 (3)若A点为零电势点,则B、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
|
2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0×10-2kg、带电荷量为q=10×10-6C的小球,用长为10cm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右的云强电场中,假设电场区域足够大,静止时悬线向左与竖直方向成60°角.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判断小球带何种电荷. (2)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3)撤去电场后,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对细绳的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