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m的石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如果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石块的速度大小不变,如图所示,那么 A. 因为速率不变,所以石块的加速度为零 B. 石块下滑过程中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C. 石块下滑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大 D. 石块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球心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图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b,c为静电场中的三点,b,c在同一条直线的电场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三点中,c点电势最高 B. a,b,c三点中,a点场强最大 C. 正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D. 负电荷在b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カ的作用下能沿直线由b点运动到c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两轻绳栓接一定质量的小球,两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则在剪断a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剪断b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a2为( ) A. 1:1 B. 2:1 C. :1 D. 2:1
|
4. 难度:困难 | |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固定一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物块A放在弹簧的右端,初始时刻弹簧为原长,物块与弹簧未连接,现瞬间给物块一向左的初速度,使其将弹簧压缩,经过一段时间弹簧将物块弹开,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已知物块的初速度大小为v0、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向右运动与弹簧分离前,物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弹簧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C. 物块与弹簧分离前二者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一直减小 D. 当物块离开弹簧滑动到速度为零时,物块距离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为 ;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含有、、的带电粒子束从小孔处射入速度选择器,沿直线运动的粒子在小孔处射出后垂直进入偏转磁场,最终打在两点,则 A. 打在P1点的粒子是 B. 打在P2点的粒子是和 C. O2P2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 D. 粒子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
|
6. 难度:中等 | |
通过对火星的探测得知,“火卫一号”位于火星赤道正上方,它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9450km,绕火星一周所用的时间为7h39min。“火卫一号”绕火星运动的轨道可以认为是圆轨道,引力常量C = 6.67×10-11N•m2/kg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题中信息可以求出火星的质量 B. 若知道火星的半径,还可以求出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 若知道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还可以求出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D. 若知道火星自转的周期,则可以求出火星对赤道上某物体的引力
|
7. 难度:中等 | |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滑块的质量m = 2kg,在水平面上受水平方向上恒定的外力F=4N(方向未知)作用下运动,如图所示给出了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一段轨迹,滑块过PQ两点时速度大小均为v= 5m/s。滑块在P点的速度方向与PQ连线夹角α= 37°,sin370= 0.6,则 A. 水平恒力F的方向与PQ连线成53°夹角 B. 滑块从P到的时间为3s C. 滑块从P到Q的过程中速度最小值为4m/s D. PQ两点连线的距离为15m
|
8.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轨道ABCD,其中倾角为θ=370的斜面AB与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平滑相切于B点,CD为竖直直径,O为圆心。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与B点高度差为h的位置A点沿斜面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37°= 0.6, cos370=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h= 2R时,小球过C点时对轨逍的压カ大小为27mg/5 B. 当h= 2R时,小球会从D点离开圆弧轨道做平拋运动 C. 当h= 3R时,小球运动到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4mg D. 调整h的值,小球能从D点离开圆弧轨道,并能恰好落在B点.
|
9. 难度:中等 | |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A点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 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a、mb; ③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④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 ⑥滑块a最终停在C点(图中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AC之间的距离Sa; ⑦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b; ⑧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______=______即可。(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2)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Sa与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
10. 难度:中等 | |||||
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300 mV的电压表的内阻Rv(约为300Ω)。 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a端,闭合电键S2,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较大; ②闭合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 ③保持电键S1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电键S2,调整电阻箱R0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读出此时电阻箱R0=596Ω的阻值,则电压表内电阻RV=_____________Ω。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可忽略不计)、导线和电键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从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___,定值电阻R' 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写可供选择实验器材前面的序号)。 ②对于上述的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在测量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实际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测___________真实值R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误差属于____________误差(填”偶然”或者”系统”)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RV越大,其测量值R测的误差就越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光滑玻璃板abcd,边长L,距地面的高度为H,玻璃板正中间有ー个光滑的小孔0,一根细线穿过小孔,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小物块B,当小球A以速度v在玻璃板上绕0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A0间的距离为r,已知A的质量为mA,重力加速度g (1)求小物块B的质量mB; (2)当小球速度方向平行于玻璃板ad边时,剪断细线,则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 (3)在(2)的情况下,若小球和物体落地后均不再运动,则两者落地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线圈焊接车间的水平传送带不停地传送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圈.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度v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左端将线圈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已知当一个线圈刚好开始匀速运动时,下一个线圈恰好放在传送带上,线圈匀速运动时,相邻两个线圈的间距为L,线圈均以速度v通过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宽度为3L.求: (1)每个线圈通过磁场区域产生的热量Q. (2)电动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P ? (3)要实现上述传动过程,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用题中的m、B、L、V表示)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长度为4L、横截面积为S的汽缸A、B,A水平、B竖直固定,之间由一段容积可忽略的细管相连,整个装置置于温度27℃、大气压为p0的环境中,活塞C、D的质量及厚度均忽略不计。原长3L、劲度系数的轻弹簧,一端连接活塞C、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汽缸A缸口的O点。开始活塞D距汽缸B的底部为3L.后在D上放一质量为的物体。求: ①稳定后活塞D下降的距离; ②改变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使活塞D再回到初位置,则气体的温度应变为多少?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B. 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E.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O点垂直AD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 ,AB=BC=8cm,OA=3cm,∠OAB=60°. (1)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方向. (2)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