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关于经典的波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波长,没有频率 B.具有频率,没有波长 C.既具有颊率,也具有波长 D.具有周期性
|
2. 难度:中等 | |
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衍射条纹 B.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运动规律 D.光子通过狭缝的路线是直线
|
3. 难度:简单 | |
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波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下列对这个实验结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 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大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波动性
|
4. 难度:简单 | |
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 B.微观粒子的位置坐标不可确定 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确定 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
|
5. 难度:中等 | |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 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 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 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
|
6. 难度:中等 | |
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
7. 难度:简单 | |
关于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云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B.电子云周围的小黑圆点就是电子的真实位置 C.电子云上的小黑圆点表示的是电子的概率分布 D.电子云说明电子在绕原子核运动时有固定轨道
|
8. 难度:中等 | |
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质子的波长更长
|
9. 难度:简单 | |
灯丝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电场加速后从阳极上的狭缝穿出,通过两条平行狭缝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显的双缝干涉图样.已知一个电子从狭缝穿出时动量为P,普朗克常量为h,则( ) A.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P/h B.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 C.荧光屏上暗条纹的位置是电子不能到达的位置 D.荧光屏上亮条纹的位置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位置
|
10. 难度:中等 | |
已知=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 (1)一个球的质量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2)电子的质量me=9.1×10-31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
|
11.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m=6.64×10-27kg的α粒子通过宽度为a=0.1 mm的狭缝后,其速度的不确定量约为多少?若其速度v=3×107m/s,它能否看成经典粒子?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粒子每次都是一个一个地通过,能确定粒子会通过哪一个缝
|
13. 难度:简单 | |
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普朗克常量,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 B. C. D.
|
14. 难度:简单 | |
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像,则( )
A.图像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像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 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
15. 难度:简单 | |
波长为0.02nm的X射线照射人体骨骼,如果该射线光子被骨骼吸收,则对应逸出电子的能量可估算为________eV(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若该射线光子被骨骼中的电子散射,则出射的X射线波长有所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可利用数据:普朗克常量,其中真空中的光速,)
|
16. 难度:简单 |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的明暗条纹说明了( ) A.光具有波动性 B.光具有粒子性 C.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D.以上全都错误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出现概率较大的区域呈现亮条纹,光子出现概率较小的区域呈现暗条纹
|
18. 难度:简单 | |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仍沿直线运动 B.将发生衍射 C.与光的行射图样类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宏观物体的动量和位置可准确测定 B.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可准确测定 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准确测定 D.宏观物体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准确测定
|
20. 难度:中等 | |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单缝宽度是,那么光子经过单缝发生衍射,动量不确定量是多少?(普朗克常量)
|
21. 难度:简单 | |
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
22. 难度:中等 | |
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 A.单缝越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 B.单缝越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 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 D.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
|
23. 难度:中等 | |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p为物体运动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同样光也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动量.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证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如果完全吸收一个光子,会发生下列情况:设光子频率为,则,,被静止的自由电子吸收后有,.由以上两式可解得,电子的速度为两倍光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在微观世界中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光子 B.因为在微观世界中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光子 C.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规律,所以唯一结论是电子不可能完全吸收一个光子 D.若光子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作用,则光子被电子散射后频率不变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片,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已知光速.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