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下列表达式不属于比值定义法的是 A.加速度 B.功率 C.电场强度 D.电容
|
2. 难度:简单 | |
的衰变方程可以表示为,衰变成和的过程中释放核能伴随着射线的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就是一种核裂变反应 B.射线和射线实际都是电磁波 C.的质量大于和的质量之和 D.通过提供高温环境可以使得衰变加快以更好地利用核能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n=10匝的闭合矩形线圈绕轴匀速转动,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5Ω,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计时,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线圈转动过程中消耗的电功率为10π2W B.在t=0.2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且电流改变一次方向 C.所产生的交变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10πsin5πt V D.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
4.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金星自身的半径是火星的n倍,质量为火星的k倍,不考虑行星自转的影响,则 A.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火星的 B.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火星的 C.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比火星小 D.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比火星大
|
5. 难度:中等 | |
风速仪结构如图(a)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传输,被探测器接收,当风轮旋转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圆盘旋转,当圆盘上的凸轮经过透镜系统时光被挡住.已知风轮叶片转动半径为r,每转动n圈带动凸轮圆盘转动一圈.若某段时间Δt内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该时间段内风轮叶片 A.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 B.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 C.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 D.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某三级台阶,每一级台阶的高为h,宽为L,在最上面台阶右边边缘的一小球要想直接落到地面上,需要的水平初速度至少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B. C. D.
|
7. 难度:中等 | |
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穿一半厚度,如图所示.则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 A.子弹的末速度大小相等 B.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C.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不相同 D.子弹和滑块间的水平作用力一样大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在A点以大小为v1的速度射入电场,沿如图轨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v2,且速度与等势面平行,A、B连线长为L,连线与等势面间的夹角为θ,不计粒子受到的重力,则( ) A.v1大于v2 B.等势面b的电势比等势面c的电势高 C.粒子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为 D.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柱截面MPQ,P为圆弧最低点。质量为2m的A球与质量为m的B球,用轻质绳连接后挂在圆柱面边缘.现将A球从边缘M点由静止释放,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A球从M到P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B.A球从M到P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C.A球到P时速度大小为 D.A球到P时速度大小为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三个相同的带电小球A、B、C从水平地面上同一高度以同一初速度vo水平抛出,B球始终在方向竖直向下、场强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中运动;C球始终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场强大小为E2的匀强电场中运动,且其初速度方向垂直于电场。已知,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小球A、B、C落地前瞬间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落地前瞬间重力的功率分别为PA、PB、PC,则( ) A. vA<vB=vC B. vA<vB<vC C. PB>PA>PC D. PB>PA=PC
|
11. 难度:中等 | |
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是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小车实验中获得的速度v,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实验时,将木板左端调整到适当高度,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请回答下列问题: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多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图甲中已给出器材外,需要的器材还有:交流电源、___________; (2)如图乙中,是小车在某次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的点,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离开橡皮筋后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W和小车离开橡皮筋后的速度v,进行数据处理,以W为纵坐标,v或v2为横坐标作图,其中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一根均匀的细长空心金属圆管,其横截面如图甲所示,长度为L ,电阻R约为5Ω,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因管线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尽可能精确测定它的内径d;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外径D,图乙为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用该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管线外径读数为5.200mm,则所测金属管线外径D=_______mm.
(2)为测量金属管线的电阻R,取两节干电池(内阻不计)、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流表0~0.6A,内阻约0.05Ω B.电流表0~3A,内阻约0.01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10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50kΩ E.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为0.6A) F.滑动变阻器,0~100Ω(额定电流为0.3A) 为准确测出金属管线阻值,电流表应选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填序号) (3)如图丙所示,请按实验要求用笔代线将实物图中的连线补充完整_______. (4)根据已知的物理量(长度L、电阻率ρ)和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电压表读数U、电流表读数I、金属管线外径D),则金属管线内径表达式d=________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汽车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设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平均撞击力达到某个临界值F0时,安全气囊爆开.某次试验中,质量m1=1 600 kg的试验车以速度v1 = 36 km/h正面撞击固定试验台,经时间t1 = 0.10 s碰撞结束,车速减为零,此次碰撞安全气囊恰好爆开.忽略撞击过程中地面阻力的影响. (1)求此过程中试验车受到试验台的冲量I0的大小及F0的大小; (2)若试验车以速度v1撞击正前方另一质量m2 =1 600 kg、速度v2 =18 km/h同向行驶的汽车,经时间t2 =0.16 s两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滑行.试通过计算分析这种情况下试验车的安全气囊是否会爆开.
|
14. 难度:中等 | |
“神州五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预定轨道返回,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后在一定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下降,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所受空气浮力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上一点B的坐标为(8、0),CD是曲线AD的渐进线,假如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kg,g取10m/s2, 试问: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是怎样运动的? (2)在开始时刻v0=160m/s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3)求空气阻力系数k的数值.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电阻R2=0.1 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10 m/s2,问: (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 (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 (3)从cd开始下滑到ab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滑动的距离x=3.8 m,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
16. 难度:困难 | |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旋加速器的能量,科学家建造了“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在扇形聚焦过程中,离子能以不变的速率在闭合平衡轨道上周期性旋转. 扇形聚焦磁场分布的简化图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圆形区域等分成六个扇形区域,其中三个为峰区,三个为谷区,峰区和谷区相间分布.峰区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谷区内没有磁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以不变的速率v旋转,其闭合平衡轨道如图中虚线所示. (1)求闭合平衡轨道在峰区内圆弧的半径r,并判断离子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2)求轨道在一个峰区内圆弧的圆心角θ,及离子绕闭合平衡轨道旋转的周期T; (3)在谷区也施加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新的闭合平衡轨道在一个峰区内的圆心角θ变为90°,求B'和B的关系.已知:sin(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