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

B.

C.

D.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滑块的质量m4 kg

B.木板的质量M2 kg

C.F8 N时滑块加速度为2 m/s2

D.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图甲是张明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点P是他的重心位置。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线。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A.张明的重力为1000 N

B.e点位置张明处于超重状态

C.c点位置张明处于失重状态

D.张明在d点的加速度小于在f点的加速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速度大小为v1,一个物体从传送带底端以初速度大小v2(v2>v1)上滑,同时物块受到平行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作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是(

A.A B.B C.C D.D

 

四、解答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如图,两物块PQ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2m,两者之间用水平轻绳连接。两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现对Q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两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轻绳的张力大小为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六、多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 m.汽车在刹车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10 m/s2)

A. 40 m/s B. 30 m/s C. 10 m/s D. 20 m/s

 

八、解答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Ba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B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如图,两个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为使雨水尽快离开房屋的屋顶面,屋顶的倾角设计必须合理。某房屋示意图如图所示,设屋顶面光滑,倾角为θ,雨水由静止开始沿屋顶面向下流动,则理想的倾角θ为(  )

A. 30° B. 45° C. 60° D. 75°

 

十、多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力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 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mg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m)gcos θ

D.若运动员的加速度大于gta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观察小球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十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未知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在时刻受一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恒力的作用,经一段时间后撒去力F,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B.物体最后回到时刻的位置

C.F的作用时间为1s

D.物体的质量为1kg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木箱,木箱内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PQ,用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相连,m1m2.现剪断Q下端的细绳,在P下落但还没有到达箱底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与未剪断前的示数相比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十四、多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如图(a),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图(b)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求得(        )

A.木板的长度

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D.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现有质量 m=2.2kg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经过2s撤去外力F,物体在0-4s内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 g=10m/s2,

A.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水平外力F=5.5N

C.水平外力F=4N

D.物体在0-4s内的位移为24m

 

十五、解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1kg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2kg的木块,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拉力F3t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1)求木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的时间t1

2t10s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3)在如图2画出木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変化的图象(取水平拉カF的方向为正方向,只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理由及演算过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