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两长直通电导线互相平行,电流方向相同,其截面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AB处,如图所示,两通电导线在C处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则C处总磁感应强度为(  )

A.2B B.B C.0 D.B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t0时,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B.2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C.带电粒子在0-3s内的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为零

D.0-2s内,电场力的总冲量为零,电场力的总功不为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为内阻为,保护电阻为电阻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电阻箱读数为时,保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B.当电阻箱读数为时,电阻箱消耗的功率最大

C.若电阻箱的最大值为,则当电阻箱读数为时,电阻箱的功率最大

D.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是某款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图,它主要由电动机M和电热丝R构成.当闭合开关S1、S2后,电动机驱动风叶旋转,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电热丝加热,形成热风后从出风口吹出.已知电吹风的额定电压为220 V,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20 W,吹热风时的功率为1000 W.关于该电吹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热丝的电阻为55 Ω

B. 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Ω

C. 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热丝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880 J

D. 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200 J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圆环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当圆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a、b、c三枚小磁针都要发生转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cN极都向纸里转

B.b、cN极都向纸里转,而aN极向纸外转

C.bN极向纸外转,而a、cN极向纸里转

D.bN极向纸里转,而a、cN极向纸外转

 

四、多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是同种材料、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的尺寸比的尺寸大,在两导体上加相同的电压,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

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

C.R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R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D.R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小于R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通电导线均置于匀强磁场中,其中导线不受安培力作用的是( 

A. B. C. D.

 

六、多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P环套在固定不光滑的水平长直绝缘杆上,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杆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给环一向右的初速度),则(

A.环将向右减速,最后匀速

B.环将向右减速,最后停止运动

C.从环开始运动到最后达到稳定状态,损失的机械能是

D.从环开始运动到最后达到稳定状态,损失的机械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相同

B.乙图中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相同

C.丙图中两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不相同

D.丁图中非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不相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负极接地,其电动势为、内电阻为为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C为电容器,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

C.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增多 D.b点的电势升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如图,质量为m、长为L的直导线用两绝缘细线悬挂于OO,并处于匀强磁场中.当导线中通以沿x正方向的电流I,且导线保持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和大小可能为(  )

A.z正向,tanθ

B.y正向,

C.z负向,tanθ

D.沿悬线向下,sinθ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内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a处有比荷相等的甲、乙两种粒子,甲粒子以速度沿ab方向垂直射入磁场,经时间d点射出磁场,乙粒子沿与30°角的方向以速度垂直射入磁场,经时间垂直cd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3 B.

C.=31 D.

 

七、实验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 1(量程 2mA,内阻 r1=100Ω)

B.电流表 2(量程 1A,内阻约 10Ω

C.定值电阻 R0(2900Ω)

D.滑动变阻器 R(0~20Ω)

E.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电路来完成实验,PQ 连接_________MN 连接_________ (填“电流表“1”或“电流表“2”)

(2)该同学利用测出的实验数据作出的 I1-I2 图线(I1 为电流表 1 的示数,I2 为电流表 2 的示数,且 I1 远小于 I2)如图乙所示,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 E=_______V,内阻 r=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将图线的纵轴改为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则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被测电池电动势的大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测金属电阻率实验中:

(1)测长度时,金属丝的起点、终点位置如图a,则长度为:__________ 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b,则直径为:__________ mm

(3)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电压表:__________ 电流表:__________

(4)在实物图中完成实物连线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如图甲是某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实验小组想用伏安法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已有符合实验要求的电压表V(内阻约为10k);滑动变阻器R;直流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和导线若干,另有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阻约为10)可供选择.

1)从图像可判断该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____.

2)电流表应选用___(填A1A2.

3)图乙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______.

4)请完成主要实验的步骤:

A、连接好实验电路,把变阻器的滑动片调到____(填AB端);

B、闭合开关,___________,使通过元件的电流从小到大变化,读出数据.

 

八、解答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一束电子(电荷量为e)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透磁场时速度方向与原来入射方向的夹角为θ=30°,求:

(1)确定圆心位置,做出运动轨迹,运动半径多大?

(2)电子的质量多大?

(3)穿透磁场的时间是多少?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到 ,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系中,第Ⅰ象限内分布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Ⅱ象限内分布着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初速度为零、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经过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x轴上的A点垂直x轴进入磁场区域,重力不计,经磁场偏转后过y轴上的P点且垂直于y轴进入电场区域,在电场中偏转并击中x轴上的C点.已知OA=OC=d.则磁感应强度B和电场强度E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如图轨道 C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中圆弧段 DG 与水平段 CD 及倾斜段 GH 分别相切于 D 点和 G 圆弧段和倾斜段均光滑 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绝缘且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物块由 C 处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 CD 段中点 P 处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物块的质量 ,所带的电荷量;电场强度 ; CD 段的长度 L=0.8m,圆弧 DG 的半径 r=0.2m,GH 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且 sinθ=0.6,cosθ=0.8; 不计物块与挡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 g 10m/s2.

(1)求物块与轨道 CD 段的动摩擦因数 µ;

(2)求物块第一次碰撞挡板时的动能 Ek;

(3)分析说明物块在轨道 CD 段运动的总路程能否达到 2.6m.若能求物块在轨道 CD 段运动 2.6m路程时的动能若不能求物块碰撞挡板时的最小动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