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
2. 难度:简单 | |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被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球技,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乒乓球可作为质点来处理
|
3. 难度:中等 | |
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s末的速度为4m/s B.在任意1s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 C.任意1s内的位移是前1s内位移的2倍 D.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增加2m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由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加速度成反比 C.由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
5. 难度:中等 | |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3N和4N两个共点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B. C. D.
|
6. 难度:简单 | |
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甲所示,一人用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0 kg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f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m=21 N B.木箱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m=20 N C.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1 D.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
8. 难度:简单 | |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根据下面甲、乙、丙、丁四幅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亚里士多德认为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乙图,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 丙图,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丁图,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并通过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
9.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他们还调节木板上定滑轮,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 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 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
10.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实验中获得的某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若电源频率为50 Hz,则D点的速度为v=__________ m/s,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1. 难度:简单 | |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6m/s,加速度a=0.5m/s2,求: (1)物体在3s内的位移大小。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
|
1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有一根长L1=0.5m的木棍,悬挂在某房顶上,木棍的上端与窗台上沿的竖直距离h=4.55m,窗口高为L2=1.5m.某时刻木棍脱落,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求: (1)从脱落开始计时,木棍下端到达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 (2)木棍完全通过窗口所用时间.
|
13. 难度:简单 | |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的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