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图,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沿曲线从a点运动到b点,在a、b两处该质点的速率均不为零,则在这段时间内( ) A.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不断改变 B.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一定不断改变 C.合外力对该质点做的功一定不为零 D.合外力对该质点的冲量一定不为零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内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在石块下滑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对石堆的摩擦力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石堆对车厢的压力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C.石堆中间某个石块受到周围其它石块的作用力不变 D.石堆中间某个石块受到周围其它石块的作用力变小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一种延时开关示意图,M和N是绕在同一个铁芯上的两个线圈,其中M与电源E、开关S构成回路,N的两端用导线ab直接连起来。当闭合S后,铁芯吸住衔铁A,开关触头B就将高压电路接通;当断开S时,衔铁仍被铁芯吸住,一会儿后才被弹簧C拉上去,从而实现延时断开电路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延时效果的主要部件是线圈M B.闭合S电路稳定工作后,导线ab中有从a流向b的感应电流 C.断开S瞬间,导线ab中有从a流向b的感应电流 D.电源E的正负极对调接入后,该装置就没有延时效果
|
4. 难度:中等 | |
一小石子从靠近竖直墙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落下。途中经过b、c、d三个点,而且通过ab、bc、cd各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若让小石子从b点由静止开始落下,空气阻力不计,则该小石子( ) A.通过bc、cd段的时间均小于T B.通过c、d点的速度之比为1:2 C.通过bc、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5 D.通过c点的速度大于通过bd段的平均速度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有a、b、c、d四点,c点坐标为(-4cm,3cm)。现加上一方向平行于xOy平面的匀强电场,b、c、d三点电势分别为9V、25V、16V,将一电荷量为-2×10-5C的点电荷从a点沿abcd移动到d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标原点O的电势为-4V 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500V/m C.该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2×10-4J D.该点电荷从a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8×10-4J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轴上S处有一粒子放射源,它可向右侧纸面内各个方向射出速率相等的同种带电粒子,而且向每个方向射出的粒子数相同。所有粒子射出磁场时离S最远的位置在x轴上的P点。已知OP=OS,粒子带负电,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作用力均不计,则( ) A.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是从P点射出 B.沿平行x轴正方向射入的粒子离开磁场时的偏转角为60° C.从OP、OS两个区城射出的粒子数之比为5:1 D.从O点射出的粒子,射出的速度方向与y轴负半轴的夹角为60°
|
7. 难度:中等 | |
我国成功发射了国内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用于监测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碳卫星“在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上运行,每天绕地球运行约14圈。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 ) A.可算出地球质量为 B.“碳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C.“碳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9.8m/s2 D.“碳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之比约为1:14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两弹性轻绳一端系在天花板的O点,另一端分别系着质量均为m的小球a、b,并让两小球都以O'为圆心在同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弹性绳的弹力都与其伸长量成正比,且原长恰好都等于OO',则( ) A.小球a、b的运动周期相同 B.小球a的向心力大于小球b的向心力 C.小球a、b的线速度大小相同 D.弹性绳1的劲度系数大于弹性绳2的劲度系数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固定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与水平台面间有一轻质定滑轮,质量分别为2m、m的两小滑块P、Q,通过跨在定滑轮的轻绳连接,滑轮左侧轻绳水平,右侧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滑块Q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其它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6,cos37°=0.8。在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 A.两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均为0.3g B.轻绳对Q做的功等于Q动能的增加量 C.Q的机械能增加量小于P的机械能减少量 D.P的机械能减少量等于系统摩擦产生的热量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轨道OP,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Ox轴沿水平方向,轨道OP的方程为y=x2,P端的横坐标为1.6m。现加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把一个质量为0.2kg的带正电小环套在轨道O端,并以4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在滑轨道下滑过程中,磁场对小环的作用力大小为F1,轨道对小环的作用力大小为F2.取g=10m/s2,则( ) A.小环运动到P端前,F1与F2始终相等 B.小环运动到P端所用的时间小于0.4s C.小环运动到P端时速度大小为4 m/s D.小环运动到P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8 W
|
11.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把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弹簧按如图所示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将50克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读出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并填入了下表。 (1)该同学认为弹簧k1顶端O必须位于刻度尺的零刻度处,才能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劲度系数k1,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答: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k1______k2(选填“>”“=”或“<”); (3)该同学把这两根弹簧等效视为一根弹簧,接着用钩码数分别为“1”和“3”这两组数据求其等效劲度系数,求得的结果为______N/m(保留2位有效数字,取g=9.8m/s2)。
|
1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要测量一根金属丝Rx(电阻约6Ω)的电阻率ρ,选用了以下器材: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毫安表mA(量程100mA,内阻为1.2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0.24Ω)、滑动变阻器R(0-15Ω)、学生电源E(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该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为0.50m。他用如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时,当转动旋钮至小砧、测微螺杆与金属丝将要接触时,应调节旋钮______(选填“B”、“C”或“D”)直到发出“喀喀”声时停止;某次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mm。 (2)为了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电阻,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A. B. C. D. (3)该同学利用最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某次实验中电压表V读数为1.80V,毫安表mA读数为60mA,则利用以上这些测量数据可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 (4)该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利用多次实验得到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描点并作出U—I图线,从而求得金属丝的电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如图,两平行金属板间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d,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带电粒子(不计重力)沿两板间中心线O1O2从左侧O1点以某一速度射入,恰好做直线运动。求: (1)粒子射入的速度大小v; (2)若只将两板何的电场撤去,其它条件不变,粒子入射后恰好从金属板的右边缘射出,求该粒子的比荷。
|
14. 难度:困难 | |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轨道ABC与粗糙的足够长斜面CD相切于C点,CD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B是轨道最低点,其最大承受力Fm=21N,过A点的切线沿竖直方向。现有一质量m=0.1kg的小物块,从A点正上方的P点由静止落下。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sin37°=0.6.co37°=0.8,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为保证轨道不会被破坏,求P、A间的最大高度差H及物块能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L; (2)若P、A间的高度差h=3.6m,求系统最终因摩擦所产生的总热量Q。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竖直面上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顶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在水平虚线MN下方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将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导轨从MN处由静止释放,导体棒向下运动的距离为L时恰好匀速。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导体棒加速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q和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2)若导体棒在磁场中向下运动的总距离为2L时,磁感应强度大小开始随时间变化,使得导体棒恰好沿导轨向下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B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顺时针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两端分别与光滑水平面平滑对接,左侧水平面上有一根被小物块挤压的轻弹簧,弹簧左端固定;传送带右侧水平面上有n个相同的小球位于同一直线上。现释放物块,物块离开弹簧后滑上传送带。已知传送带左右两端间距L=1.1m,传送带速度大小恒为4m/s,物块质量m=0.1kg,小球质量均为m0=0.2kg,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弹簧初始弹性势能Ep=1.8J,物块与小球、相邻小球之间发生的都是弹性正碰,取g=10m/s2。求: (1)物块第一次与小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物块第一次与小球碰后在传送带上向左滑行的最大距离s; (3)n个小球最终获得的总动能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