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质量为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竖直向上跳起,经,以大小的速度离开地面,取重力加速度,在这内( ) A.重力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0 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 C.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 D.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零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点,物体用细线拉在点将弹簧压缩,某时刻细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端粘在端的油泥上,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该系统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B.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该系统全过程动量守恒 C.不论物体滑动中有没有摩擦力,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D.不论物体滑动中有没有摩擦力,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同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A球以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的质量为5m的B球碰撞,碰撞后A球以(待定系数a<1)的速率弹回,并与固定挡板P发生弹性碰撞,若要使A球能再次追上B球并相撞,则系数a可以是( )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上表面光滑、倾角为α的斜面体A,斜面体质量为M、底边长为L,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B经过时间t刚好滑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N=mgcos α B. 滑块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B的冲量大小为FNtcos α C. 滑块B下滑的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此过程中斜面体向左滑动的距离为L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吊车下方吊着一个质量为500kg的重物,二者一起保持恒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开始,吊车以10kW的功率将重物向上吊起,经重物达到最大速度.忽略空气阻力,取.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重物的最大速度 B.重物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9.8kW C.重物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重物处于失重状态
|
6. 难度:中等 | |
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第一次,小球从粗糙的圆形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到达底端的速度为,克服摩擦力做功为;第二次,同一小球从底端以冲上圆形轨道,恰好能到达点,克服摩擦力做功为,则( ) A.可能等于 B.一定小于 C.小球第一次运动机械能变大了 D.小球第一次经过圆弧某点的速率大于它第二次经过同一点的速率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
|
9.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与A、B物块相连,A、C物块由跨过光滑小滑轮的轻绳连接.初始时刻,C在外力作用下静止,与C相连的绳子与斜面平行伸直且恰好无拉力,与A相连的绳子成竖直.B放置在水平面上,A静止.现撤去外力,物块C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当C运动到最低点时,B刚好离开地面.已知A、B的质量均为m,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滑轮质量不计,则在上述过程中( ) A.A、B、C三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C的质量大于m C.C的速度最大时,A加速度为零 D.C的速度最大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
|
10. 难度:中等 | |
一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升降机中,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E与其上升高度h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h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h1~h2过程中的图线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h1过程中,升降机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0~h1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定在增加 C.h1~h2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可能不变 D.h1~h2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可能不变
|
11.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图甲为水平传送带,图乙为倾斜传送带,两者长度相同,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速度大小相等,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轻放在图甲、乙传送带上的A端,两物块均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B端时均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块运动时间小于图乙中物块运动时间 B.图甲、乙中传送带和物块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相等 C.图甲、乙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都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D.图甲、乙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都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增加量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杆的水平部分粗糙,杆的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均为1kg的小球A和B,A、B间用细绳相连,A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 小球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7.5N B. 小球B上升的距离为1m C. 拉力F做功为12J D. 拉力F做功为14J
|
13. 难度:中等 | |
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拉伸的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外力对小车做功的数值,用速度传感器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1)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本实验需要先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必须测出小车的质量 C.实验中必须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D.每次所用的橡皮筋应该是相同规格的,且每次都拉伸到同一位置 (2)某次实验中同学们通过速度传感器得到小车沿木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内的图线为曲线,内的图线为直线。由此可知,该实验中存在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
|
14.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在粗糙的长木板上,小车A的前端装上撞针,给小车A某一初速度,使之向左匀速运动,并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后端粘有橡皮泥,橡皮泥质量可忽略不计)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匀速运动.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1)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实验时要保证长木板水平放置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碰撞前A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 m/s(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A、B两车的质量比值等于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和B(可视为质点),A的质量为m=1.0kg.B的质量为M=4.0kg,A、B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物块接触而不同连.在水平面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右侧与半径为R=0.2m的圆轨道相切.将弹簧压缩后再释放(A、B分离后立即撤去弹簧),物块A 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撤后,在水平面上与物块B相碰并黏合在一起.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²,不计一切摩擦,若黏合体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压缩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在某电视台举办的冲关游戏中,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半径,是长度为的水平传送带,是长度为的水平粗糙轨道,、轨道与传送带平滑连接,参赛者抱紧滑板从处由静止下滑。参赛者和滑板可视为质点,参赛者质量,滑板质量可忽略,已知滑板与传送带、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取,求: (1)参赛者运动到圆弧轨道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参赛者恰好能运动至点,求传送带运转速率及方向。
|
17. 难度:困难 | |
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导轨右端处与倾斜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传送带以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三个质量均为的滑块、、置于水平导轨上,滑块、之间有一段轻弹簧刚好处于原长,滑块与轻弹簧连接,滑块未连接弹簧,滑块、处于静止状态且离点足够远,现让滑块以初速度沿滑块、连线方向向滑块运动,滑块与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滑块脱离弹簧后滑上倾角的传送带,并从顶端沿传送带方向滑出斜抛落至地面上。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求: (1)滑块、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 (3)滑块在传送带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
18.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质量M=0.6kg的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C距锁定装置D的水平距离l=0.5m,滑板的上表面由粗糙水平面和光滑圆弧面在B点平滑连接而成,粗糙水平面长L=4m,圆弧的半径R=0.3m.现让一质量m=0.3kg,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以大小.方向水平向左的初速度滑上滑板的右端A.若滑板到达D处即被锁定,滑块返回B点时装置D即刻解锁,已知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板到达D处前瞬间的速率; (2)滑块到达最大高度时与圆弧顶点P的距离; (3)滑块与滑板间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