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B.亚里士多德认为无空气阻力时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

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表明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牛顿首次创立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速度变化得越快,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右图为研究甲、乙、丙三辆汽车加速性能得到的v-t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定(  )

A.甲车的加速性能最好

B.乙车比甲车的加速性能好

C.丙车比乙车的加速性能好

D.甲、丙两车的加速性能相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在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481811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拴住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物体,它们一起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关于A、B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三个力作用,B受四个力作用

B.A受四个力作用,B受三个力作用

C.A、B都受三个力作用

D.A、B都受四个力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过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 = bd = 6 mbc = 1m,小球从ac的时间和从cd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过bc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vb= B.vc=

C. D.de所用的时间为4 s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有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第2019个小球与2020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  )

A. B.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G的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光滑斜面上,此时水平力的大小为F;若将力F从水平方向逆时针转过某一角度后,仍保持F的大小不变,且小球和斜面体依然保持静止,此时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那么的大小分别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大 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 D.t=8.5s时最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倾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右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G的比值可能是

A.3 B.2 C.1 D.05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以后逐渐减小为0

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分别用轻绳和轻弹簧连接,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时,三者恰好保持静止,已知ABC三者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

B.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

C.剪断弹簧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

D.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θgv0t0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B.

C.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

D.后一段时间内滑块加速度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质量为m的飞机在水平跑道上准备起飞,受到竖直向上的机翼升力,大小与飞机运动的速率平方成正比,记为;所受空气阻力也与速率平方成正比,记为。假设轮胎和地面之间的阻力是正压力的倍(,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时发动机推力恒为其自身重力的0.25倍。在飞机起飞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一共受5个力的作用

B.飞机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飞机的加速度可能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D.若飞机做匀加速运动,则水平跑道长度必须大于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_

(2)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

(3)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 ___________.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四、解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m、宽60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l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4s时的速度大小;

(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8s时的位移大小;

(3)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质量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的小球B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为多大时,使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2.0m/s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恒力F=0N,物块恰不会从木板的右端滑下.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求木板长度;

(2)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恒力F的范围;

(3)CD为直线,求该段的的函数关系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