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在t时刻速度的方向与t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C.平抛运动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随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D.若平抛物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则速度方向最终会竖直向下
|
2. 难度:简单 | |
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的方向及它所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F的方向,则下列各图中可能的轨迹是:( ) A. B. C. D.
|
3. 难度:简单 | |
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A. 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 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D.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
4. 难度:简单 | |
从离地面 H 高处投出 A、B、C 三个小球,使 A 球自由下落,B 球以速 率 v 水平抛出,C 球以速率 2v 水平抛出,设三个小球落地时间分别 tA、tB、tC,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
5. 难度:中等 | |
一个物体在7个恒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撤去其中两个力,其它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做圆周运动 B.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6. 难度:简单 | |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则运动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D.
|
7. 难度:简单 |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其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合力方向( ) A.为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B.与物体在这一点时所受合外力方向垂直 C.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不为零 D.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一致
|
8. 难度:简单 | |
撑开的带有水滴的伞绕着伞柄在竖直面内旋转,伞面上的水滴随伞做曲线运动.若有水滴从伞面边缘最高处O飞出,如图所示.则飞出伞面后的水滴可能 A.沿曲oa运动 B.沿直线ob运动 C.沿曲线oc运动 D.沿圆弧od运动
|
9. 难度:简单 | |
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向心加速度方向可以与向心力不同 C.向心力是物体维持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施力物是物体本身 D.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使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
10.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一圆环以直径AB为轴做匀速转动,P、Q、R是环上的三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B. 任意时刻P、Q、R三点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不相同 C. 线速度 D. 任意时刻P、Q、R三点的线速度方向均不同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物体P的速度为( ) A.v B. C. D.vcos2 θ
|
12. 难度:简单 | |
一个环绕中心线AB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P、Q为环上两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两点的角速度相等 B.P、Q两点的线速度相等 C.P、Q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 D.P、Q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知,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恒定 B.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刻指向圆心 C.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D.匀速圆周运动不属于匀速运动
|
14. 难度:简单 | |
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两分运动速度大小之和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某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从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
16. 难度:简单 | |
某人以一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向对岸划船,当水流匀速时,对于他过河所需时间、发生的位移与水速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A.水速小时,位移小,时间短 B.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长 C.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不变 D.位移、时间与水速无关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MN是流速稳定的河流,河宽一定,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现小船自A点渡河,第一次船头沿AB方向,到达对岸的D处;第二次船头沿AC方向,到达对岸E处,若AB与AC跟河岸垂线AD的夹角相等,两次航行的时间分别为tB、tC,则( ) A.tB>tC B.tB<tC C.tB=tC D.无法比较tB与tC的大小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斜面上某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均落在斜面上.当抛出的速度为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当抛出速度为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则( ) A.无论v1、v2关系如何,均有α1=α2 B.当v1>v2时,α1>α2 C.当v1>v2时,α1<α2 D.α1、α2的关系与斜面倾角θ有关
|
19. 难度:中等 | |
关于向心加速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得越快 B.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C.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量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木块的速率不变,那么( ) A.加速度为零 B.加速度恒定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但不一定指向圆心 D.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指向圆心
|
21. 难度:中等 | |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加速度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必有加速度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
|
2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自行车传动示意图。A轮与脚蹬子相连,B轮与车轴相连,C为车轮。当人蹬车匀速运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轮与B轮的角速度相同 B.A轮边缘与B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同 C.B轮边缘与C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同 D.B轮与C轮的角速度相同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O有一小球,从静止释放,沿斜面运动到底端B的时间是t1.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落到斜面上的A点,经过的时间是t2,落到斜面底端B点,经过的时间是t3,落到水平面上的C点,经过的时间是t4,则() A. B. C. D.
|
24. 难度:简单 | |
一小球沿半径为2m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周期,则( ) A.小球的线速率是4m/s B.经过s,经过小球的位移为πm C.经过s,小球的位移为 D.经过s,小球的位移大小为4m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向心力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故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B.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C.向心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充当,也可以由他们的合力充当 D.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
2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象,其中A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由图可知( ) A.A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B.A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C.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D.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
27. 难度:中等 | |
在马戏团表演的场地里,表演者骑在大象背上,大象绕着场地走动,若大象是沿着半径为R的圆周做匀速走动,则关于大象和表演者的受力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表演者骑在大象背上不动,他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B.表演者的向心力是地面摩擦力通过大象作用于他的 C.大象和表演者所受向心力大小与两者的质量成正比 D.大象与人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地面摩擦力提供的
|
28. 难度:困难 | |
一小球质量为m,用长为L的悬绳(不可伸长,质量不计)固定于O点,在O点正下方处钉有一颗钉子.如图所示,将悬线沿水平方向拉直无初速度释放后,当悬线碰到钉子后的瞬间,则( ) A.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 B.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减小到零 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 一半球形的坑,其中坑边缘两点M、N刚好与圆心等高.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M、N两点同时将两个小球以v1、v2的速度沿如图所示的方向抛出,发现两球刚好落在坑中同一点Q,已知∠MOQ=60°,忽略空气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的初速度无论怎样变化,只要落在坑中的同一点,v1+v2就为常数 B.两球抛出的速率之比为1:3 C.若仅从M点水平抛出的小球,改变抛出的速率,小球可能垂直坑壁落入坑中 D.若仅增大v1,则两球可在落在坑中前相遇
|
30. 难度:简单 | |
假设“神舟”十号实施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共运行了n周,起始时刻为t1,结束时刻为t2,运行速度为v,半径为r.则计算其运行周期可用( ) A. B. C. D.
|